立秋过后,意味着凉凉的秋天要开始慢慢发车了。但是,今年的立秋仍处于“三伏天”内,暑气一时还很难消,桑拿天仍将持续,高温热浪,任何人都可能因高温而中暑,尤其是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某些特殊工作人员,如建筑工人和快递员等,这类人群更要防范“秋老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儿童和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和散热功能差,家长要尽量减少孩子在阳光强烈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外出时必须注意防晒。可选择不含香精、防晒系数低于15倍的防晒乳液外擦。婴幼儿应穿薄的棉质单衣。如果流汗要马上擦干,尽量不开电扇或冷气。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室温最好保持在26℃左右。
孕妇应选择凉爽、宽大、棉质的衣服。不要贪凉,避免感冒,保证睡眠。孕产妇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散步或购物时应避开高温时段。避免乘坐拥挤的公共汽车。短时间外出也要戴上帽子或打遮阳伞。
老年人体质虚弱,是中暑的高发人群。
天热时老年人往往处于轻度脱水的状况,血液浓缩,则可能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出现头晕、胸闷、心慌和憋气等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突发心梗和中风。
资料显示,气温达到32℃时,脑中风发生的危险性比平时上升66%,因此,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应该注重夏季保健。
应戴上遮阳帽,穿浅色衣服,并且应备有饮用水和防暑药品。如感到头晕不舒服应立即停止劳动,到阴凉处休息。高温下,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6℃~28℃。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8℃。空调运作时,尽量避免送风口冷风直接吹着头部或长时间对着身体某一部位吹。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夏天应是“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较早,愿意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于早晨6~10时,这段时间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时间。因此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进行锻炼。提倡有氧运动,早晨以快走、做保健操为主,晚上则主张散步,早睡早起、保证睡眠。
夏季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选择馒头,面条,瘦肉,和新鲜蔬菜瓜果等清淡而平和的主副食,少食高糖,高盐,高脂食物。鱼肉因其肉质松软、细嫩,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优点,是夏日饮食的首选。由于夏天气温高,还应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不能等到口渴再喝水,要定时定量主动补充水分,小口慢咽,如果喝水太急太快,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特别是晨起,血粘度高,应及时喝水。随着汗液流失的除了水分,还有钠盐,为了维持电解质正常,可以在白开水中加少许食用盐。另外应多吃些含钾的水果,如橘子等,以保持钠、钾的平衡。饮茶可以清暑利湿,提神助消化;也可多喝些绿豆汤,赤豆汤,以清热解暑,祛烦健脾。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人们情绪往往容易变得焦躁、不稳定,应注意避免外界不良情绪干扰,导致情绪激动失控、紧张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保持良好情绪和心态是夏季养生的重中之重。
供 稿:王翠云
编 辑:丰 铄
责任编辑:贾 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