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夏季早上三要,晚上三不,去除湿气一身轻,可惜知道的人太少

雨!雨!雨!近日,全国多地进入暴雨时期,伴随着大规模的降雨……多数人纷纷表示,感觉身体被掏空——精神不振、易疲倦,食欲都不太好,还经常有点腹痛,大便也挺稀,每天要拉四五次,却仍感觉解不干净……这到底是为什么?



感觉身体被掏空:“湿气”惹的祸


湿气加重,身体容易出现不适,随后逐渐出现健康隐患,稍不注意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那么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气,又如何解决湿气呢?


别以为湿气只存在于寒冷的季节,其实湿气为之长夏的主气,以其当夏秋之交阳热下降,大地重蒸,水气上腾潮湿充斥,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


早在《黄帝内经》中,我们的老祖宗就提出了“湿能致病”,并且将“湿”分成了“外湿”和“內湿”。


“外湿”多来自于体外,或因久居潮湿之地,或长期于水上作业,或天阴多雨、空气潮湿,导致环境中湿气太重。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外湿”就会趁机侵入人体。


“內湿”则生于体内,由脏腑的水液代谢失调引起,其中和脾胃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脾胃负责饮食和津液的运化,当饮食生冷、油腻或饥饿不定时,津液的运送就会受到影响,停留在体内某处,就形成了內湿。


内因和诱因一相遇,“摩擦”出了火花,人体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适感受。专家介绍,湿在体表,就会出现发热、头胀、关节酸痛、面目浮肿等;湿在内里,就常常见到舌苔厚腻、口苦、恶心、腹泻、水肿等问题。

湿气是怎么来的:


1、气候环境潮湿

2、长期熬夜

3、喝水太猛

4、久坐,不经常运动

5、出汗后吹风或受寒

6、心情差的时候对脾脏有伤害

7、吃高热量、高糖分或油腻食物


一、TIPS


1.潮湿天气避免外出,外出时注意携带雨具,及时增减衣物,防湿到位。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有条件可以进行抽湿或者干燥空气。


3.保持衣物被褥的干燥清爽、及时更换,在有阳光的日子里进行烘晒。


4.不可贪凉睡地板或者露天睡觉,尽量不睡地下室、防空洞,否则湿气容易侵入机体。


饮食要清淡适量


二、食疗巧妙对付湿气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疗祛湿气,对体湿,肥胖,皮肤暗黄等症状效果好!


长夏可多吃薏米红豆粥。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去湿、减肥功效,尤其是对于中老年因体内湿气引起的肥胖,效果非常好。山药也可以放在薏米红豆粥中同煮。山药有“气死小人参”之称,是补脾胃的圣品,而且能强肾固精、润肺益气。


大枣也非常适合湿热重的夏季食疗。大枣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对脾虚的人来说非常合适。此外,橘皮(即陈皮)在养脾方面也很有效,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新鲜的橘皮。即便不用来炒菜,用干燥的橘皮泡水喝也很好。

三、药补


中药“茯苓”也具有除湿健脾的功能,在炖菜时也可以适当加入。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


四、其他


另外,所有带有“瓜”字的蔬菜水果,如冬瓜、西瓜、苦瓜等,都具有一定的利水除湿功能,可以在夏季有意识地挑选食用。


(注:脾胃偏寒体质的人,不宜多吃如绿豆、冬瓜、荷叶、鱼腥草这类寒凉属性的祛湿食物)。

夏季天气虽然炎热,但是湿气却仍在体内作祟,就等着机会侵入人体。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注意,很容易被湿气侵犯。

预防湿气要做到“早上三要”

1、要排便

每天早上大便是很好的习惯,人类的正常生理就是晨起进食早餐后约30分钟开始出现全天第一次肠道蠕动的高峰,这个时间去排便应该是最不费力,而且及时将昨天晚间的食物经夜间消化吸收后排出体外,减少垃圾体内堆积形成湿气,可以保持头脑清醒,肠胃通常。

2、要运动

要做到时常运动,它能缓解人体压力,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将体内的湿气等排出体外。

3、要清淡

防湿气,饮食是关键。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饮食均衡,清淡就好。

预防湿气要做到晚上“三不要”

1、不喝酒

酒性寒凉,晚上喝啤酒很容易引起体内水湿内停或湿热证的,一般常见的为脾胃湿热,伴有舌苔发白发黄厚腻,出现明显的腹胀、腹痛、恶心、厌食、腹泻等症状。

2、不带湿入睡

不少人为了偷懒,在头发湿淋淋的时候便倒头大睡,头部的毛孔会全部打开,所以会让湿气入侵。

3、不熬夜

我们的身体在睡觉的时候会自己调整,晚上12点左右身体的机能会把体内多余的水分通过肾脏和呼吸排出,所以,不要熬夜,你的身体就不会湿气重。

一些食疗预防体内湿气

绿豆糕

材料:绿豆粉200g、红豆粉150g、糖60g、牛奶600ml。

做法:将绿豆粉与糖粉混合,倒入纯牛奶搅拌均匀,上锅蒸30分钟。取出放凉备用,掌心抹上色拉油,将绿豆粉和红豆沙分别搓出小球取一个绿豆球,压平,包入一个红豆沙馅,模具刷油,将包好的剂子用手压入模具内,按平按紧即可。

功效:绿豆具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绿豆汤有利于排毒、消肿,不过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有机酸、维生素受到破坏而降低作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