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优质护理】州医院开展首例EKG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

8月7日,巴州人民医院胸心外科·肿瘤科为患者置入PICC导管时成功应用心电图监测PICC尖端位置,实施了医院首例EKG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

EKG技术(心电图监测PICC尖端位置)的原理即通过电解质溶液或金属导体(导丝)来记录传送右心房内的电位信号,通过心内连接转换器将静脉内或右心房内心电图转化成体表心电图或直接应用PICC的导管支撑导丝作为电极,引出PICC置管过程中的腔内心电图,用心电监护仪即可检测到P波的改变,它可以准确记录PICC导管置入时的心电图信号,可以及时测定并纠正PICC导管的错误位置,不需重复穿刺。利用心电监护仪显示的心电图引导PICC 导管尖端定位方法更适用于末端裁剪三向瓣膜式导管,利用密闭式静脉输液原理采用垂降生理盐水柱法引导的腔内心电图波形更持续稳定。

当日上午,胸心外科·肿瘤科副护士长刘琳琳接到戚锐锋主任医师通知,63床病人需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实施用药方案。通过对患者身体条件、血管情况及各项检验结果综合评估,选择PICC导管(三向瓣膜式导管)静脉通路置入,并利用EKG技术对PICC导管进行尖端定位。

置管前,连接心电监护仪,查看正常心电监护所显示的心率及波形,确定能看到P波将右上导联从人体上取下,放于易取到的位置。刘琳琳在超声引导+MST技术给予患者置入PICC导管,置管至预定长度后,在导管尾端连接肝素帽,并用手固定导管。助手江春玲将0.9%生理盐水100ml连接输液器,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肝素帽内,再将右导联线连接电极片后,在严格无菌操作原则下将电极片包裹输液器针头(电极片不得接触肝素帽、PICC导管及无菌巾),同时,用手妥善固定导联线。将输液器调节器打开,查看心电监护上的P波变化。当导管尖端进入上腔静脉时P 波逐渐增高,到达 CAJ时P波正向最高尖处,将导管回撤2—3cm,此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导管固定后患者再行X 线行导管尖端定位。

EKG技术定位具有以下优势:1、安全。PICC导管头端定位精准是患者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避免误判风险置管过程中就能发现异位并及时调整无需术后反复调整,减少并发症;2、精准。EKG技术利用了P波在上腔静脉、右心房等不同部位发生特异性变化这一特点,来达到精准定位PICC头端位置的效果,即使不同个体之间存在上腔静脉解剖学差异,仍能使导管头端精准到达最佳部位;3、便捷。置管定位一体化,提高穿刺成功率对于行动不便,难以搬动及昏迷患者,减少外出拍片的繁琐;4、实时。与置管完毕后进行X线定位相比,EKG能实时引导定位,即时确认后可立即开始治疗,不必等待拍摄胸片的时间;5、经济性价比高。减少X线拍片费用,更重要的是减少相应并发症而导致的治疗费用,能够避免因无法调整的异位而导致的废管(不得不拔出导管),即避免患者重复置管和减少经济负担。

EKG技术不仅保护患者血管,精准定位,保障安全,赢得治疗和抢救时间,减少头端位置不佳相关并发症,同时,医护人员操作便捷、省时省力,减少工作时间、工作量,适合于临床科室广泛应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