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生死大考到来,卖药不如卖药店


▍来源:药店经理人

▍作者:yuanashley

“药店零售业的好日子到头了!”


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在正在进行中的西普会上讲到。


短短十几字,概括出药店从业者对未来不可期的辛酸与无奈。


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药店圈竞争日趋白热化。


大连锁加紧圈地,开店、买店不断,时间有限,似乎在传递:今天不建立“根据地”,明天就丢失了这块战场。


而单体药店则最苦,政策利空条件下,经营成本上升,生存空间逐渐被挤压,究竟继续卖药,还是把药店卖掉,成了不少老板纠结的问题。


“随着药店竞争的不断加剧,零售药店毛利率一定会持续下降。目前行业毛利率接近40%,这是极其不对的,其实百分之二十几是已经足够高,这是商业游戏规则决定的,跟药店类似的行业是超市行业,超市行业毛利率20%到25%”,谢子龙表示。


利润率下滑,“三座大山”摆面前


收入限制:


随着药店分级分类管理的逐步实施,药店的经营范围受限,过去依靠贴牌产品、保健品销售等带来的高毛利营销模式,已逐渐在被取代;


而整体销售占比很大的处方药销售,在分级分类管理政策实施后,一类药店已被直接取消销售资格,目前没有处方随意购买处方药的情形,势必会被严查。


就连近些年大火、成为药店一大利润来源的中药饮片,也被严格限制只能在三类药店销售。 


成本上升:


药店经营成本上升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首先是人工成本的上升,“挂证”虽然已成行业公开的秘密,但药店配备执业药师却成了硬性要求,分级分类管理办法中对一、二、三类药店的药学技术人员配备标准提出明确要求。


其次是相关药品不断涨价导致采购成本上升,以及国地税合并后,租金、税收成本的上升等因素。


对于一个药店来说,如果既不够专业,也没有特色,卖药的钱再不像过去那样好赚,如果没有充足的现金流,很多时候经营不善,面临的可能是直接关门。


而不论是收入限制还是成本上升,单体和连锁都面临巨大压力,体现形式又各有不同。


反映较直接的还是单体药店,没有上市公司商誉、没有融资渠道与资金实力、收入限制与成本上升压力下,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很多药店老板不得不感叹:创业实苦。


监管趋严:


机构改革后,除了大连锁总部直接“对话”省药监机构,很多中小药店面临的是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监管,可想而知的是,检查频次无疑会更高,力度也会更强。


同时,从今年全国各地药店监管信息可以看到:几乎每天都有药店被查的消息曝出,稍不小心,药店GSP被撤或收回,药店“凉凉”。


而梳理历来的报道信息,最让业内喊冤的是:因为违规销售处方药而被查的问题。


曾有读者留言:没有处方的顾客来买救命药,买还是不卖,真是头疼。


也业内有观点认为:虽然委屈与矛盾都有,但没有处方药销售资格的药店,未来无疑死路一条。为了防止采购了假药劣药,保持中药性状不变,更是提心吊胆,高频检查下,能活下来已经不易。


业内外资本看好,并购潮越演愈烈


除了药店利润下降,监管趋严外,在紧锣密鼓进行的,还有药店圈不断上演的并购大潮。


买药店、卖药店,已经愈演愈烈,股价高溢背景下,使得不少中小药店老板在生存压力下已经考虑要不要把药店卖出去。


而资本大潮中也不缺买家,除了几大连锁外,阿里为首的业外资本,基石、高瓴等专业投资方,对药店也早已经“虎视眈眈”。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药店已成为资本市场中的重要标的,而梳理相关并购案,收购方目前大致分为这样几类:


以益丰、一心堂、老百姓、大参林等为代表的连锁上市龙头;

以神威药业、广药白云山等为代表的医药工业生产企业;

以基石资本、高瓴资本等为代表的专业投资公司;

以阿里为代表的“BAT”类互联网公司;

其它类型业外资本,以及中小型连锁间的自发交易。


而这场并购大潮又究竟有多火热呢?


以益丰药房举例,根据财报信息:


2018年1-3月收购药店167家,加盟15家,新开92家,关闭5家,净增269家;


二季度至今,收购河北新兴462家门店后,紧接着收购上海上虹药房53家门店与2家诊所。


买买买药店,已成为趋势。


而除了益丰外,一心堂、大参林、老百姓等大连锁同样是“买入”不断,资本并购路上,可谓一路狂奔!


多重压力下,药店发展何去何从


政策辐射需要时间,压力下沉也是如此,一个好的决策者也许也是一个提前感知到未来利空消息的悲观主义者。


为此,谢子龙在西普会上谈到:“随着行业竞争加剧,随着多方资本进入,包括几个上市公司的参与,行业的好日子到头了”。


药店面临的行业“大考“究竟有没有来到?我们难以预料,但是目前面临的两大考验,我们无疑已经提前感知。


一、医保支付价格走向


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后,定点药店医保支付价未来走向,已成很多人担忧的问题。而这种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


今年4月浙江“两定机构”统一医保支付价,导致部分药店药品价格出现“倒挂”,定点药店与有财政支持的定点医院执行统一支付价,直接结果就是药店入不敷出。


未来,定点零售药店的医保支付价格走向,国家医疗保障局究竟有没有可能参考医院执行的“按病种打包付费”政策,在价格谈判上对药店是否会施加更多压力,也不可知。


可以说,未来医保支付价究竟走向如何,已成决定药店生死的第一大考。


二、飞检压力


机构改革重组后,专业监管变为综合监管,同时飞检的频次更高、力度更强。为此,有业内观点认为:今后药店就算正常经营,也可以说是如履薄冰。


同时长生生物疫苗案、假药案等消息不断曝光后,不利的舆论环境下,药店是否合规,能否经得起飞检检查,也成为药店能否长久经营的第二大考。


诸多考验面前,药店生存压力不断上升,悲喜不自知。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充分的市场竞争对于药店发展长期利好。


未来,期待规范经营、利于行业发展,利于百姓用药健康的药店能基业长青,也能不断涌现更多专业药店,药学服务不断提升。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