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 含有躲藏、终止意思,
“处暑” 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开始逐渐下降。
俗话说“处暑处暑,晒死老鼠”,
处暑并不意味着炎热天气完全过去,
处暑之后的晴天下午,有时炎热并不亚于酷暑。
处暑时分,在冷高压的影响下,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雨季宣告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每当冷空气来临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风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在南方地区,刚刚感受到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如果“出伏”后继续出现“秋老虎”,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需要警惕火灾的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处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一候 ● 鹰乃祭鸟
指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用。
二候 ● 天地始肃
三候 ● 禾乃登
“禾”指的是黍、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处暑习俗 —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处暑习俗 — 祭祖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处暑习俗 —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处暑习俗 —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处暑养生
处暑节气,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天气干燥雨水稀少,天气由炎热转凉爽,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的起居作息也要相应的调整,建议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尽量少食辛辣,多食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
春捂秋冻
处暑后身体会感觉一丝凉意,不要天一冷就马上穿很厚的衣服,把自己包裹起来。要知道初秋只是“冷”,并不是“寒”,采取“秋冻”的方式对于适应与抗御接下来冬季的严寒有很大的好处。
防秋燥,以润肺
少辛辣,多酸食
处暑时节不宜吃辛辣、心热食物,如烧烤等,这些饮食容易加重秋燥症状,不利于身体健康。对于酸性食物可以多吃,如石榴、橘子、山楂等,这类食物对肝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处暑生鲜饮食推荐
北京烤鸭
吃 鸭
吃 南 瓜
南瓜含有人体所需的胡萝卜素和丰富的维生素E,对秋燥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咸蛋黄焗南瓜
银耳莲子汤
吃 银 耳
吃 石 榴
石榴,性味甘、酸涩、温,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高,具有杀虫、收敛、涩肠、止痢等功效。
新鲜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