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伟人必定都会经历世事磨难才会脱颖而出。我父母是黄土高坡上的人,我深知那片土地当年的贫瘠。面朝黄土背朝天,那个年代去那里就是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要和天斗,要和地斗。
现在十五六岁就是一个的孩子,也正是桀骜不驯的年纪。我们的习近平主席却在十五六岁卷入毛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风暴中,从城市进入农村,从被呵护早早的进入了与天地斗争的生活。
恶劣的环境能打磨一个人,也能消耗一个人。要么在黑暗中泯灭人海,要么在黑暗中涅槃重生。习近平主席成为当今国际风流人物那是必然的。首先,他要经历周围生活环境的挑战。能想象到跳蚤肯定让这群城市的孩子大开眼界。其次,需要经历农村的那个时期缺粮少油。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那会正是能吃的年纪,每天做饭还得自己砍柴。山上没树,把草根一点一点的搂回去当柴烧。国家供应粮不够吃。自己去拉粮食,自己加工,任然缺粮少油。再者,繁重的劳动对于清瘦的少年来说是难上加难。打坝、拉土、挑水、挑粪、收麦子,打麦子无所不干。尤其当看见冰天雪地找水眼,瞬间泪眼婆娑。可能是因为我的孩子刚好就处于这个年纪,若是她此时经历这些,我肯定万箭穿心。我虽然没有经历过习近平那个年代,可小时候那个物质匮乏后期,隐约记得。秋天囤土豆、白菜、萝卜,全靠这些单调的储藏品过冬。那会哪里有什么丝绒,羽绒衣服,一套厚厚的棉衣白天穿了,晚上烤干了白天继续穿就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再想想当今社会,我们的孩子,富裕的生活条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年四季各种蔬菜,鱼鸡羊肉不间断。甚至起床了,连被子都不叠。他们不了解曾经的那个艰苦,更不了解那个时局带来的压力。他们不曾想过现在的幸福是那个时期换来的。
习近平主席能成为一代领袖,更多的一个方面是从来不间断的学习。知识改变命运,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能改变国家的命运!若老一辈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若老一辈是文盲,他们不明白知识的重要,那么对于后代的教育又会是怎样?现代化的建设少不了老一辈对于知识的渴望与累积,少不了老一辈对于文化的诠释。
任何朝代,能成为帝王并创建盛世的人,都是有谋有略之人。谋略从何而来?我不相信一个人生下来就有谋有略,有谋有略之人必定会学习。那个时期,因为没有电,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又在农村,能学习的只有书。物质匮乏的年代,粮油、衣服匮乏不可怕,精神的匮乏才更为可怕。眼前有一副副画面――昏暗的窑洞,漫山的黄土,炕沿边,铺盖上,枕头上都是书,完成一天繁重的劳动,爱学习的孩子需要充实自己。兜里也随时有一本书,田地里休息中间,响午窑洞门口,夜间黄昏的煤油灯下,随处都能看见那个读书的身影。书里有广阔的世界,书里有丰富的知识,用知识削减一天的疲劳。不但自己学习,还带动身边的人,自己摄取能量,让身边的一起摄入能量。
昨晚与女儿的一个老师聊天,她是女儿的启蒙老师,其实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她曾经说过,喜欢看书的孩子就算智商平庸,饱览全书以后也会成为一个聪慧的孩子。同一个城市,十几年我们见过一两次,可每当电话联系,依然话题不断。而能一直联系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个共同爱好,喜欢看书。我不是个聪慧的人,甚至说是有点愚钝。我不敢想象若是我没有读书,我若不学习,那么我的生活会是怎么样?曾经下岗,在家里带孩子,楼下孩子的游戏的欢呼夹杂着他们父母喧哗声,打牌声阵阵从窗户传来,我在学习。十年后的今天,炎炎烈日下我坐在医院有空调办公室里看着电脑屏幕上的线起起落落,她们大有可能依然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里聊天打牌。我不希望我的人生就此沉浮,除了每天上班,我也偶尔会写一些文字,会记录女儿的一些囧事,一些经典语录。学习带给我的不至是生活的改变,更多的是精神改变。
一个人的一生不长,能成为伟人那肯定是经历了各种磨难,大树需要经过风雨才能傲然挺立,宝剑成为利器需要打磨才能削铁无声 ,春天需要经过寒冬才能百花齐放。我做不了伟人,他们所受之苦远远超越一般之人,他们经历的苦难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而学习伟人的精神却足以让我学习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