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梅
青岛市胸科医院
主任医师
胸三科主任
曾荣获2011年度青岛市卫生系统优质服务明星;2012年度青岛市卫生系统文明职工;2013年度山东省定点医疗机构优秀医保医师。
并参与青岛市科技局课题《和解通利法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研究》,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加味小柴胡汤治疗甲型H1N1流感轻症及免疫作用机制的研究》,该成果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她,危难时刻舍小家,用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演绎生命的故事;她,身先士卒,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抢救危重的患者;她,视患如亲,用不离不弃的肺腑之情浇灌生命之花
……她就是共产党员、青岛市胸科医院主任医师、胸三科主任孙丽梅。
1992年,大学毕业的孙丽梅被分配到青岛市胸科医院从事结核病诊疗工作,从此她便和结核病患者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干就是26个年头。
结核病在以前被称为“痨病”、“肺痨”,曾经是不治之症,加上其传播方式是呼吸道传播,以致很多人闻之色变,一些患者家属都不敢到医院探望,甚至很多医学院的毕业生也不愿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然而,孙丽梅却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这看不见的险境中,辛勤耕耘、默默付出,让一个个饱受传染病折磨的生命重新绽放异彩。
业务精湛担重任
履职尽责无怨悔
踏上工作岗位后,孙丽梅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认真工作的同时,不断从前辈、同事甚至患者身上学习业务知识,持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很快就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2004年8月,医院筹建胸五科病房,孙丽梅被任命为胸五科副主任,负责病房各项筹建工作。孙丽梅说:“我这个人不愿意、也不擅长做管理工作,在接受任命前,我想好了一万个理由拒绝,但既然是医院工作安排,推脱不了,我就安心将工作做好。”接受工作重任后,她克服重重困难,与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各项筹建任务,科室各项工作很快进入正轨。
2009年,孙丽梅被调到胸三科担任科室主任。胸三科除了负责科室日常的诊疗工作外,配备重症加强病房,主要收治危急重症患者,任务重、责任大。当时重症加强病房刚成立不久,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还处于摸索阶段。从重症加强病房创立之初监护一个重症患者全院忙乱,到后来从容救治多名重症患者,这一切都离不开孙丽梅的辛苦付出与努力,工作加班加点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但她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2012年,身为胸三科主任的孙丽梅,又被医院任命兼任医教科主任,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是,不论胸三科的工作如何繁忙,孙丽梅总能从千头万绪的科内事务中抽出时间,有条不紊地协调完成好医教科工作。赶上医教科工作忙的时候,她常驻守医院,有时夜晚困意袭来,孙丽梅的解决方式不是躺下眯一会儿,而是起身到病房里转一转,看看有没有需要她的地方,然后再返回办公室继续伏案工作。
面对险境无畏惧
身先士卒树典范
2009年春天,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爆发并迅速蔓延,胸科医院被确定为该病的定点救治单位。孙丽梅作为医院应急梯队第一梯队队长,立即带领梯队成员冲在了抗击甲流的第一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从抗击甲流开始她连续十几天吃住在医院,和梯队成员一块儿,连续奋战在临床一线,带领着应急梯队成员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当时孙丽梅所在梯队收治了我市首例重症甲流患者,一名11岁的小女孩。小患者年幼体弱,持续高烧,合并多种基础病史,多项生命体征较差,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病情危重。孙丽梅及所有梯队成员对其进行积极救治的同时,像对待自己女儿一样关爱呵护,尽最大努力减轻孩子的恐惧。
孙丽梅的孩子与小患者同龄,从小就很懂事,知道妈妈在救治小妹妹,和爸爸特意从家里送来很多好吃送给妈妈和小妹妹。这也让孙丽梅特别感动,有了家人的支持,她更有信心将工作做好。
2013年春节前一周,胸三科重症监护室收治了一位从外院转来的特殊患者小苏。说他特殊,是因为年仅二十多岁的他185厘米的个子体重还不到80斤,肠梗阻手术后小肠只剩60厘米,腹部有两个造瘘口,全身多器官患有结核病,在外院已经接到病危通知书。小苏的父母已不敢报任何希望,心理面临崩溃。
孙丽梅安慰小苏的父母,医院一定聚全院之力,尽一切力量挽救小苏的生命。在采取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后,小苏的症状仍不见好转,孙丽梅和专家们决定进行气管插管。在插管的过程中,小苏剧烈地咳嗽使大量痰液带着血腥从插管处喷出。这些带有结核菌的痰液就直接喷到了孙丽梅的衣服、帽子甚至口罩等位置。孙丽梅当然清楚自己正处在极大的危险中,但患者的安危高于一切,直到几个小时后,小苏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她才去换下自己被污染的衣服。
与其他医疗工作相比,从事呼吸道传染病工作是高风险的。但是弥散的病毒和结核菌从来都阻挡不了孙丽梅奉献的脚步,每一个紧急关头,她都把患者的生命看的高于一切。
在胸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坚守近一个月后,小苏脱离了生命危险,先后拔出了尿管和胸腔闭式引流管,腹部手术切口也生长良好,成功转入了外科普通病房进行后续的治疗。小苏原来救治医院的同行听说小苏病情好转康复有望后,都惊叹胸科医院创造了奇迹。
关心他人胜自己
视患如亲医者心
结核病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除了忍受身体的病痛外,还要承担着旁人甚至是亲人的偏见和疏远,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很多患者情绪不稳定,经常吃不下,睡不好,有的甚至不愿开口说话。作为一名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医生,孙丽梅不仅要治病,还要治“心”。
2017年3月,孙丽梅所在的胸三科收治了一名年轻的重症肺结核病患者小宋。他家境贫寒,父亲病逝,母亲病重,朋友们害怕传染,没人敢来看他,雪上加霜的是女朋友在他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弃他而去。多重打击使他意志消沉,求生欲望微弱,甚至抵触治疗。孙丽梅见状,一方面用科学的方法对宋某进行积极地治疗,一方面用真诚的关爱给予他温暖的心理抚慰。孙丽梅经常找他谈心,精神上鼓励他,生活上关心他,经常自己做了饭菜给他补充营养,拳拳爱心如股股暖流涌入小宋心田,孙丽梅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守望融化了他绝望的信念,使他逐步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康复出院那天,小宋送了一个大大的花篮表示感谢。
作为母亲和妻子,孙丽梅经常感觉亏欠家里太多。由于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病情往往较重,治疗存在困难,2000年,孙丽梅被派往北京进修内分泌专业。此时孙丽梅的女儿只有三岁,想到一年可能见不了女儿几面,而老公又在部队工作,孙丽梅也曾打过退堂鼓,但想到医院的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急需得到更好地救治,孙丽梅还是毅然踏上了列车。等她回来后,抱着怀里的女儿没有亲热地叫妈妈,只是看着她笑,就像看一个陌生的阿姨,此时孙丽梅的眼泪夺眶而出。
不畏浮云遮望眼,寸土深耕为浓阴。作为一名医生,孙丽梅时刻铭记职业赋予的使命,26年的从医生涯,始终不渝的是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患者无私奉献之心,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在患者和百姓心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口碑。
作为一名党员,她身先士卒,以模范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同事救死扶伤,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中,挽救了无数危重患者的生命,让“肺腑之情 关爱生命”的品牌内涵日益丰厚,熠熠生辉。
距离退休还剩不到4年时间,孙丽梅感到时间紧迫,谈到今后的计划,孙丽梅说,在做好自身业务学习的同时,她将注重发挥前辈的传帮带作用,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人,帮助青年医师快速成长。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联系邮箱:qdwsjswxc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