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带量采购五个核心问题不解决,将重创医药行业


这段时间为一些药企做转型战略项目,在项目方案制定过程中,笔者服务的药企也面临上海带量采购的影响,为此我们开了一天的讨论会,确定未来怎样就药企的正在做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如何应对带量采购。

现在带量采购可谓是医保局第一次出手,估计带量采购未来在公立医疗机构体系中药品采购将成为常态,所以,诸位药企,还是就自身在研发的品种和计划做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有个合理的规划,否则未来的路会非常难。

911日上午,国家医疗保障局主导下的试点联合采购会议确定了联合采购要求及操作方法,同时公布第一批带量采购清单。

医保局又于813日在上海召开联合采购办公室会议,讨论集中采购的操作细则。

医药局带量采购必将成为未来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药品的主流模式。

面对上述医保局频频出手,很多人还觉得可能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能不了了之,这个观望的心态和当初两票制一样,当时有很多药企并没有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反而认为会像以前的政策一样不了了之,但结局是全国强力推广,让很多药企措手不及。

中国的医药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和分析行业变迁,并从中找到发展的机会,否则可能成为政策下的牺牲品。

医保局带量采购,结束了花钱不管实际采购的原有的尴尬局面,所以,这一政策一定会成为常态。

医保局未来依靠带量采购大幅度压价是有事实根据的

据说座谈会药品降幅可能达到60%甚至70%,笔者史立臣认为这不是据说,是有事实依据的。

我们都知道上市公司很多营销成本达到了60%以上,这个比例就是医保局大幅度压价的依据。

医药局认为,带量采购了,药企就不必设置营销体系了,这部分费用可以用来降价。

所以,笔者以前说,这种重营销的态势,一定会被政府部门利用进行价格谈判。

既往带量采购五个核心问题

带量采购不是新词,是经过了多年的多省市应用的,尤其是基药和低价药,但最终都成了伤害药企的行为,很多之前的带量采购都不了了之。

笔者史立臣认为,需要国家和各省的政策制定者关注五个导致带量采购失败的核心问题,只有这五个核心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的在中国实行带量采购,不至于成为伤害医药行业的政策。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量!

带量采购,带量采购,一定得先有量,既往的所谓带量采购的量仅仅是以一省或一市使用量的模糊语言,没有明确的数据,这就不是带量采购。

什么是量:就是要有明确的数据,比如一百万件。用具体的数据来谈判价格是真实的带量采购,没具体数据就和药企谈价格,拼命让药企降低药价,和欺骗恐吓无差异。

以往是没有具体数据,就仅仅用模糊语言,结果具体药企中标了,后来销售了多少,就没人管了了。

至于具体说60%70%的比例,笔者不认为是可控制的比例,这个比例在实际医生用药和医院采购中根本就没法控制。

第二个问题:支付方式。

之前带量采购是价格谈判是一些人,实际采购应用是另一些人,这就导致之前的谈了很多支付方式都落成了空话。

我们知道,现在公立医院欠药企应收账款非常严重,一些医院前些年大规模扩建,已经外债累累,医院根本没能力当期支付药企的应收账款,拖欠两三年的都正常。

所以,支付方式是关键。

支付可以分期,但要有明确的期限,如果医院没有按期支付,应收账款和利息怎么核算,谁来核算?核算完后还是怎样支付问题。

以往带量采购失败,在支付上面出来很多问题,导致带量采购失败,比如或者医院逾期不支付,也没人管。

药品降价了,医院不按期支付应收药款,药企会背负沉重的财务成本,导致降价后的药品仅有的一点利润也被侵蚀。

第三个问题:约定的量无法完成怎么办?

这个非常关键,以前很多带量采购之后,就没人管了,具体完成了多少量,医院采购了多少,没人去关注。

药企价格降了,量也降了,苦水自己咽,这也导致很多药品在过去多年来面临降价死的尴尬局面。

所以,前面有量了,如果完不成怎么办?是允许药企第二年提价?还是医保局强制医院采购?

带量采购价格谈判,其实最终是形成了契约的,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如果都不能履行契约精神,那么谁还敢信任医保局?信任政府?

药企价格降了,量也降了,或者没达到逾期量,让过了一致性评价并积极参与带量采购谈判的药企会心寒,如果过了一致性评价并积极参与带量采购谈判的药企销量还不如原研药或者没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的销量,那谁还去努力投入研发,努力通过一致性评价?

第四个问题:带量采购后期执行部分管辖权的问题。

我们知道,医保局对医院没有管辖权,医院不按期支付药款,药企找那个部门解决?

别到时候每个部门都推脱,都不管,就害惨了药企。

第五个问题:一致性评价通过的药品质量问题。

中国的医生和患者为什么不愿意用国产仿制药?宁愿自费购买原研药?

因为质量、安全性、有效性无法保障。

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就一定和原研药在同等质量水平吗?

不可能!!!

以前以为过了新版GMP,药品质量就有大的提升,事实呢?

很多药企未来可能不按照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生产标准生产,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篡改生产数据,等等,都有可能发生。

以前一些低价药、基药医生患者都不愿意使用,就是疗效的问题,说白了质量有问题。

而一旦过了一致性评价的发生产品质量问题,让医生和患者怎么愿意购买?怎么再去信任国产仿制药?

综上五点所述北京鼎臣医药咨询公司史立臣认为有些是医保局能管得,有些是没有管辖权的,这样带量采购是不是会沦为让药企受伤,让医药行业受伤的政策?

欢迎大家讨论!!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作者和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鼎臣咨询出版的书籍

购买签名版,请联系公众号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