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分析化学正文内容最后一次推送了,时间那么快,医药研途各位小编已经陪伴大家到了现在,在文章的留言处有一些留言用户id,小编觉得已经很眼熟了,感谢你们看到我们的努力,感谢你们的默默支持。言归正传,最新的18知识点推送已经链接到了公众号主页,欢迎大家按需所取,考试成功哦~
本章导语部分:了解平面色谱法定义,与柱色谱法区别、特点。
2.纸色谱法:以纸为载体,水为固定性,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属于正相分配色谱。
3.薄层色谱法:适用分离带电荷的物质(糖、蛋白质、多肽、核苷酸),在纸、醋酸纤维素、聚丙酰胺凝胶、琼脂糖凝胶等惰性支持体上,被分离组分朝所带电极相反的方向泳动,产生差速迁移得以分离。
这一部分是这一章重要的部分
(一)定性参数
1.比移值Rf
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移动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是组分移动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是组分移动速度与流动性移动速度之比。
Rf=a/b
(1)
Rf=0,组分不随流动相展开,停留在原点,表示组分在固定相上完全保留;
Rf=1,组分随流动相展开至溶剂前沿,表示组分在固定相上完全不保留。
Rf范围0-1,适宜范围0.2-0.8,最佳范围0.3-0.5
(2)Rf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相对比移值Rr
不要偷懒,这些需要掌握的。加重点号的部分只是更重要!
定义、公式、特点【特别是与比移值的比较部分!常考】、受哪些因素影响
(二)相平衡参数
这个地方主要是 分配系数K 与保留因子k的关系
P401由19-5可知,下面小点要记住。
(三)分离参数
分离度R
这个地方掌握三点:定义、公式、R>1适宜
重要,这一节涉及到一部分实验内容,知识点多一点
了解薄层色谱法定义,特点①②③④
(一)吸附薄层法
固定相:吸附剂 吸附系数越大,在薄层板上移动速度慢,Rf值小
流动相:有机溶剂
组分极性越大,在固定相保留越长,K↑,Rf值↓
(二)分配薄层色谱法
固定相:液体,分配系数↑,在板上移动速度↓,Rf↓
①正相薄层色谱 载体:硅胶;固定相:水;流动相:有机溶剂;组分极性↑、Rf↓
②反相薄层色谱 载体:硅胶;固定相:烷基键合相;流动相:有机溶剂或水;极性↑,Rf↑
主要从原理、特点、应用三个方面掌握吸附剂和展开剂
吸附剂
1.硅胶——多孔性无定形粉末
(1)原理:硅胶表面带有硅醇基,呈弱酸性。与组分的极性基团形成氢键而得到吸附。不同组分的极性基团与硅胶表面的硅醇基媳妇中心形成氢键的能力不同得以分离
(2)吸附剂吸附能力影响因素:含水量
含水量越高,吸附能力越差,越不活泼,Rf值↑
(3)活化【概念】
(4)硅胶的分离效率与①孔径②粒度③表面积等有关
(5)适用:PH=5,酸性,中性物质分离,不适用于碱性物质(否则会发生拖尾、吸附,甚至停留在原点不随流动相展开)
(6)类型
①硅胶H:不含粘合剂,铺硬板时需另加粘合剂
②硅胶G:硅胶+煅石膏[粘合剂,使板更结实]
③硅胶GF254:硅胶+煅石膏+无机荧光剂【对紫外光有吸收的物质,在254nm紫外光下,呈黄绿色】
2.氧化铝 Al(OH)3在400-500℃灼烧而成
(1)①中性氧化铝(PH=7.5)——分离酸性、对碱不稳定的化合物
②碱性氧化铝(PH=9)—— 分离碱性、中性化合物 eg:生物碱、脂溶性维生素
③酸性氧化铝(PH=4)——分离酸性化合物
(2)氧化铝活性与含水量有关
含水量↑,吸附能力↓,Rf↑,保留时间↓
注意表19-2中的含水量与活性级的对应关系!【经常出判断哦】,含水量越少,活性级越低。
3.聚酰胺——酰胺聚合而成
(1)原理:聚酰胺分子内的酰胺基与化合物质子给予体形成氢键而对该类化合物产生吸附。
(2)应用:酸、酚、硝基、醌类等化合物的分离
展开剂(流动相)
1.选用原则:吸附剂的活度、展开剂(流动相)的极性、被分离物质的极性三者的相对关系
下面这个图,挺形象的,方便理解
①被分离组分极性大,吸附剂选用活性低的,展开剂选用极性大的
②被分离组分极性小,吸附剂选用活性低的,展开剂选用极性小的
分析:被分离组分若是极性大,则与固定相吸附能力强,本什么保留时间就够长,若再选用活泼的吸附剂,会使其相互作用更严实。所以应选不活泼的吸附剂,用极性大的展开剂洗脱。
2.极性大小!这个顺序要记住哦
3.展开剂选择
(1)首先用单一溶剂选择,根据分离效果,改变溶剂的极性或选用混合展开剂
①若Rf值太小,说明吸附效果作用太强,需用极性较大的溶剂或在此展开剂内加入极性溶剂。
②若Rf值太大,保留时间太短,说明展开剂的极性过大,应选用极性较小的溶剂,或加入极性小的溶剂形成混合溶剂,也可以用两种以上溶剂混合,加入一些酸或碱
4.被分离组分极性与结构的关系①②③
①若基本母核相同,基团极性↑,分子极性↑;极性基团数目↑,分子极性↑
②双键数目↑共轭双键↑,极性↑
③空间排列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极性↓
5.吸附剂的选择——用活化温度和时间来控制吸附剂的活度
①被分离组分极性大,易于吸附,应选用吸附剂活性较低的吸附剂
②被分离组分极性小,易于被洗脱,应选用活性大的吸附剂
这一块好像是本科同学实验内容,所以就显得有点重要咯,都是一些很小的知识点,很有可能给你换个数就变成了一道判断
操作程序:制板→点样→展开→斑点定位
1.制板
(1)板的选择:表面光滑、平整、洁净、厚度一致的玻璃板、塑料板、铝箔
(2)板的涂布:过程要会
注意:薄层板的厚度和均匀度直接影响分离效果和Rf值重复性
(3)活化:过程,一定要注意细节。比如是在105-110℃活化0.5-1小时
P405下面的一段都得掌握 没有什么好减的~
2.点样
(1)选择适宜溶剂,将试样制成浓度为0.01%-0.1%的溶液
溶液选择:选择甲醇、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不选择水,因为水溶液斑点易扩散,且不易挥发除去。
(2)点样工具:点样毛细管、微量注射器
(3)点样原点直径:2-4mm
(4)点样原则:分量多次,一次点样后要自然干燥或用电吹风干燥后,才能进行二次点样
(5)点样量:几微升
(6)定量分析:精确度的关键,要保证点样直径一致,点样间距精确
(7)高效液相色谱法点样要求:①点样直径要小②浓溶液,一次点样
3.展开
展开之前要进行预饱
(1)预饱和作用:可以避免边缘效益
(2)边缘效应是指同一组分在同一板上,处于边缘斑点的Rf值比处于中央斑点的Rf值大
(3)产生边缘效应的原因:展开剂的蒸汽速度从中央到两侧逐渐增加,即处于边缘的溶剂挥发速度较快。
4.确定
几种方法都要知道,不要偷懒哦{注意在多少紫外下,产生什么颜色啊等等}
可能色谱内容比较少?我感觉都挺重要的...
(一)定性分析
Q: 同一组分的Rf值影响因素有哪些
1.比移值Rf定性
①与文献的Rf值对照
②在同一块板上,将试样与对照品在同一薄板上展开,根据试样和对照品Rf值进行定性
③采用多种展开剂展开比较
2.相对比移值Rr定性【更可靠】
①与文献Rf值比较
②同一板上,将试样与对照品展开
(二)杂质检查
两种方法的具体操作
一、原理
固定相:纸为载体,水为固定相
流动相:有机溶剂
正相分配原理:
①流动相极性一定时,化合物极性越大或亲水性越强,分配系数↑,Rf↓
②当化合物一定时,流动相极性↑,分配系数↓,Rf↑
③化合物极性与分子结构有关,极性基团数目↑,极性↑,Rf↓
二、实验条件
1.纸的选择①②③④⑤
2.固定相
固定相选什么,载体是什么,怎么处理
3.展开剂
【往期精彩】
注: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置顶公众号,不错过每一期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