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保胃健康|中秋佳节吃月饼,这些健康禁忌你知多少?这几类人尤其不要贪食哦~

中秋节,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中的、影响最为深远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寄托着世代国人盼望团圆的愿望,承载着厚重的思乡思亲的真情。中秋月饼又称“团圆饼”,是明月和团圆的象征。对于中国人来说,中秋节可以没有别的活动,但是不能不吃月饼,否则当年的中秋节就有很大缺撼。谁都不能否认,月饼已经成为中国中节的必要元素,成为中秋节的主要象征物。那么如何健康吃月饼,吃月饼有什么讲究,你又知多少呢?


一、常见月饼食材的作用功效


1.蛋黄莲蓉月饼

蛋黄本身味甘,性平,入心、肾、脾经,具有滋阴润燥,养血熄风的功效,莲蓉的主要成分是莲子,莲子味甘、涩,性平,入脾、肾、心经,有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功效,适合适用于有慢性腹泻、男子遗精、女子带下、心悸失眠症的人群。

2.豆沙月饼

主要成分为,其味甘,性平,入脾、大肠、小肠经,有健脾利湿、消散瘀血、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脾虚有湿之人,其表现为脘腹胀满、小便不利、大便溏薄、乏力浮肿等症,以及有疮疡肿毒、痔疮便血的患者。

3.五仁月饼

五仁月饼的五仁指:甜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瓜子仁。从中医角度来看,五仁分别有以下功效:甜杏仁,味甘,性平,入肺、大肠经 ,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核桃仁:味甘,性温,入肺、大肠、肾经,有补肾固精、润肠通便、纳气平喘的功效;花生仁: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可止咳化痰,润燥平喘,其外面的红衣还有止血的作用;芝麻仁:味甘,性平,入肝、肾、大肠经,具有滋补肝肾、补益精血、润燥通便的功效;瓜子仁:味甘,性平,入大肠经,可驱虫通便。

4.冰皮月饼

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味甘,性平,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的功效。


 

二、月饼的营养价值

月饼的原材料有如此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作用功效,但是经过重重加工,月饼的营养价值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基本上是糖和油的混合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高热量、高油脂、高胆固醇

举例来说,一个重约180克的月饼,热量高达800卡路里,相当于3碗白饭的热量。一个190克的广式双黄月饼有800千卡热量,等于一餐的热量,要步行四小时才能将热量消耗;6汤匙的糖,2-3汤匙的油;两个咸鸭蛋黄有1200毫克的胆固醇,等于吃4只鸡蛋黄。


三、以下人群要少吃月饼


1.老人儿童不适宜过量食用月饼

老人消化吸收能力差,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健全,过量食用高糖、高脂肪月饼会导致胃肠负担加重,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胃肠疾病。因此,中秋节期间定要适量食用月饼。

2.这几类病人不宜多吃月饼

例如,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患者不宜多吃月饼,重则可能诱发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千万不要多吃月饼。因为月饼中的糖、油脂等可增加血液稠度,加重心脏缺血程度,甚至可诱发心肌梗塞。十二指肠炎或胃炎或消化道溃疡的患者食用月饼会对疾病愈合不利。肾炎病人食后常会感到口干舌燥,易喝水过多,加重肾脏负担,并易出现水肿。糖尿病患者不建议食用。因月饼含糖量高,吃得过多,可使血糖急剧升高,使病情加重。



四、如何科学吃月饼?


1.吃月饼的最佳时间

对于多油多糖的食物,最好选择在午饭前后食用。如果放在早餐时吃,这时消化功能薄弱,胃口欠佳,容易妨碍脾胃的运化,影响一天的食欲。如果晚饭吃,又无法消耗这些过高的热量,导致堆积潴留、代谢异常,甚至发胖。因此,在上午、午饭前后或下午茶时食用月饼是不错的选择。

2.食用的量

应当根据月饼不同的种类和食用者的不同体质而定,建议每日摄入最多不超过 100g,每次只吃1/4块月饼,并且要细嚼慢咽。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月饼经口腔充分咀嚼,使唾液与月饼充分混和,有利于消化,也符合“全家人分一块月饼吃寓意团圆”的传统习俗。

 
五、月饼的最佳伴侣

1.茶

油腻的月饼适合配合茶汤,以去除口感上的油腻。普洱茶是最好的搭配,现代药理学发现普洱降血糖、调节血脂的作用山楂茶则能促进胃酸分泌,帮助肠胃消化。绿茶的浓郁香气可减少果仁类月饼因馅料品种多而给食欲带来的油腻感,让味觉收获一份清爽。茶是月饼的“黄金搭档”。“ 一口月饼一口茶”,有助于消化,又增添雅兴。茶可促进消化道分解月饼里的油,减少“积食”。




2.柚子

柚子味甘、酸,性寒,入胃、肺经。生津止渴、开胃下气、化痰止咳的功效。新鲜的柚子有胰岛素样成分,能减低血糖。其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有抗氧化作用。其所含的果胶成分能帮助身体尽快排泄脂类及胆固醇,并减少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具有降脂的作用。


专家介绍


黄穗平,男,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大科行政主任,国家中医脾胃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副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学术联盟主席、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创新团队领头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6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3楼特需门诊,周三上午健康咨询及夜间内科门诊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大德路111号),周四下午固生堂岭南国医馆东山分馆(广州市中山一路48号)。



编辑:朱海媚       责编:宋莉萍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