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关于养生?大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要收敛阳气,二要维持阴阳平衡,三要防秋燥,四要护肠胃,五要防悲秋。
因为秋分节气的特殊性,其中最重要的要属平衡阴阳和防秋燥了。
一、收敛阳气
大家都知道,秋季要收敛阳气,关于如何收敛阳气的知识,相信大家都已经很了解了,所以小编再简单和您分享一下。
秋分后,阴气渐旺,阳气渐衰,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这时人的起居作息和饮食调养都要相应调整。
1、调整作息
秋分之后,尽量提前睡觉,不要熬夜。最好能做到晚上10:00前入睡,早上6:00起床。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从而使身体尽快适应季节变化、保持充沛精力,避免出现疲惫、困乏的现象。
2、合理饮食
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分节气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二、维持阴阳平衡
前文说过,秋分后人体逐渐出现阳少阴多,导致阴阳失衡的情况,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所以秋分养生需要补阳气!
1、秋分灸关元穴
秋分正值阴阳平衡时,此时进行艾灸,可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的潜能,以抵抗疾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张景岳曾描述关元穴“主治积冷,诸虚百损……。治阴证伤寒俱当灸此”。
时间:艾灸10-15分钟(请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一般在秋分的当天,以及秋分后15天,连续施灸,不要有间隔,这样疗效比较好。
2、注意保暖
秋分一到,早晚温差开始加大,要防凉燥,在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着凉感冒。
注意:而有呼吸系统疾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身体的保暖,防止病情波动。
3、适量运动
中医讲:动则生阳,运动是帮助身体生发阳气的过程。那么秋分怎样运动最适宜呢?
建议参加户外运动,如散步、快步走、慢跑等。
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
这样既可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
注意:秋分开始,运动就不宜过早了,每天最好太阳升起来之后才开始,太阳落山前要结束。
三、防秋燥
秋分后常见的秋燥症多是由于体弱,身体的保温与散热机能不能很好地随天气、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产生的类似于病态的一种生理反应。
秋燥症状较轻的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
还可能引起咳嗽,声哑气喘不停,易于夜晚,导致无法安心入睡。
秋咳持续入冬,可能会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
此外还会出现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等情况。
要防止此症,建议,选灸三焦俞。
1、秋分灸三焦俞
功效:意指三焦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主治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
时间:艾灸10-15分钟(请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施灸注意事项:
1、过饥过饱或过于疲劳不可灸,醉酒者不可灸;
2、艾灸前后应多喝些温开水,不要吹冷风,不要吃寒凉生冷食品;
3、灸时和灸后注意保暖。
2、多喝水
燥是秋之生气,易伤津液。
人在感到口渴时,其实已经处于严重缺水状态,而人体长期处于缺水状态,皮肤中的水分也会大量丢失。
要想保持皮肤润泽不干燥,就要注意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
3、多吃“辛酸”果蔬
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多出现凉燥。
所以,秋分饮食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百合、银耳、柿子、蜂蜜等。
此外秋分时节,还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比如白萝卜、胡萝卜。
注意:秋分养生吃“辛酸”果蔬,但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
4、减少洗澡次数
洗澡太勤,会使皮脂膜变薄,从而使皮肤更加干燥。
预防秋燥引起的皮肤瘙痒症的有效方法,就是要减少洗澡次数,天气转凉后一般每周洗两次即可。
而且在洗澡时尽量选用中性或弱酸性、不含香精、皂基等化学刺激成分的沐浴液,且浴后一定要使用润肤露等滋润皮肤的护肤品。
同时,秋冬季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可以用加湿器或种植花草等方法保持室内适宜湿度,同时建议贴身穿着宽松纯棉的衣服。
四、护肠胃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
因为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不注意防护和饮食、生活规律,就会引发相关疾病。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五、防悲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万物枯败,一片昏黄,易使情绪受到消极影响,产生“悲秋”情绪。
建议可多穿艳丽色彩的衣服、多晒太阳,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这都有助于改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