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今日16时15分,迎来寒露节气
露已寒,将为霜
自此,告别了秋高气爽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
秋残如血的季节到了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
天气将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秋意更浓,你那里变冷了吗
在古人看来
寒露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鸿雁来宾
鸿雁白露节气已开始南飞
此时是最后一批
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时节,人们难觅飞雀
但见海边很多蛤蜊
其贝壳的纹和色与雀相似
便以为飞雀变蛤蜊
三候菊有黄华
华是花
草木皆因阳气开花
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
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寒露过后
随着气温的下降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渐成往事
此时,夜晚温度也会降得更低
不能再“秋冻”了
相反,要特别注意保暖
寒露之后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
菊花为此时最具代表性的花卉
处处可见它的踪迹
登高山、赏菊花
成了这个节令的雅事
秋风肃杀
面对草枯叶落、夏花凋零
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
这就是寒露
它虽是秋天中的秋天
落英满地,鸿雁南迁
但生命并未就此凋谢
只是变换了存在的方式而已
肃杀的秋日
虽有“袅袅凉风动,
凄凄寒露零”的叹婉
却也有“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淡然
寒露养生
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适时添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段,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灸脐养秋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可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肚脐正上方1厘米左右,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适当养胃
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适量运动胃
在秋季的时候,要是我们可以坚持一个比较适宜的身体锻炼,不单单是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调养肺气,还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自己身体上的组织器官带来的免疫功能受损,或者是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一些外部的气候寒冷刺激时候,可以更好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不要憋尿
专家介绍,寒露节气不少人为了防止口干,晚上睡觉前会喝不少水。但是这样一来,夜尿的频率就会增加。一些人即便是夜里或者凌晨感觉到了尿意,由于嫌起床较冷,常常下意识地憋尿继续睡,这其实是非常不健康的习惯。
扫除抑郁
秋季临床上抑郁状态的患者明显增多。专家指出,由于深秋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在深秋时节,人们需保持良好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因势利导,培养乐观豁达之心,这也是秋季养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点。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