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周末杂谈】“无用书”辨析

   

读书行为的本质,就是思想之间的交流。没有书的时代,交流只能通过当面请教完成,靠口诵耳记完成。只有到人类发明了纸和印刷,才有思想的先驱者开始著书立说,书才实现了作者思想的提炼,实现了跨境跨时的传播,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从汲取知识到创造智慧,是读书人面临的新变化。人类社会的前进越来越依靠的创新,却需要有人不断去刷新精神内核,不断发现思想新大陆。从这个角度讲,以前被定义为“无用”的读书,反而更有意义。比如国学、养生学等传统文化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重新认识自然与人的关系,重视环境与人的关系,重视“天人合一”的自然关系。

一方面,读书的兴趣浓厚与否,有许多原因,既有个人爱好和习惯,也有工作和生活压力。个人爱好既有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有个人秉性的影响。如果生长在书香门弟,从小就受父母的熏陶,那么接触书籍就可能早一些,培养孩子的兴趣就早一些,所以父母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习惯的形成,从小培养孩子读“无用书”十分重要。我喜欢阅读也是因为爱人从事文字工作,家里订阅十几种文学期刊,吃过晚饭做过家务,利用空档时间,捧着《当代》、《十月》、《小说月报》这些杂志阅读,被书中的主人翁的故事所感动,常常是读的泪流满面、感叹不已……

    另一方面,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因为书是最忠实的朋友,是最不讲门第的朋友,是最不受时间和地点就可以接近的朋友,你可随时随地与之交流,它可以帮你排忧解闷,可以帮你打开世界之窗,可以帮你排遣无聊和寂寞……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时候,比“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早了将近1500年,一直成为读书人的精神追求,所以从“有求”的读书上升到“无求的读书”,从有功利性地读书到内心需求的读书,是读书过程质的飞跃,是人的阅读史的升华,所以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重新思考读书的“有用”与“无用”,是我们每一个人读书人需要要思考的问题。

    其实书没有“有用”和“无用”之区分。读书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悦愉,是一种精神享受。许多成功人士,就是因为读了所谓的“无用”书,触类旁通,解决了一直困惑的问题,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年轻的时候,与其数小时刷微信,上网浏览海量的资讯,读哪些“心灵鸡汤”文章,不如静下心来,用心用情,读一部经典著名也许更有用,因为这些经典名著都是大智慧者毕生呕心沥血写出的论著,经过了历史时间的淘刷而被证明了的真理,所以才能滋润心灵,才能读之受益匪浅。(文  张博玲)


执行主编:唐胜凯    责任编审:康丽娟   技术编辑:任红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