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是第13个“世界卒中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关于开展2018年“世界卒中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一、宣传活动主题和口号
主题:战胜卒中,再立人生
口号:早诊早治
二、宣传要点
(一)脑卒中的定义和特点
脑卒中(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不同部位的脑卒中所导致的症状也不尽相同。
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
(二)脑卒中的危害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余万人,给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根据《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脑卒中是目前导致我国人口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据统计,每5人死亡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我国脑卒中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防控
脑卒中可防可治。
生活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已证实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因此,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应重点注意以下4点: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防治糖尿病
(4)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等危险因素
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10点:
(1)饮食要清淡
(2)适度增加体力活动,不要超量运动
(3)克服不良的嗜好,如戒烟、限酒、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5)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便秘
(6)注意气候变化
(7)每天饮水要充足
(8)看电视、上网等不要太久
(9)保持情绪平稳
(10)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四)脑卒中的识别和治疗
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可以说“时间就是大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之一。
因此,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正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呢?
“中风120”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脑卒中的救治需要多学科联合协同,最适宜是卒中中心模式。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逐步建立起卒中中心工作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以120等急救系统为纽带,各级卒中中心为主体的“卒中急救地图”,打造区域“脑卒中黄金1小时救治圈”。
(五)脑卒中的康复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各种后遗症和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这些就需要及时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就是综合各种治疗手段,尽可能的纠正或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从而使患者可以重返社会。
脑卒中患者长时间卧床可以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等问题。
因此脑卒中康复一定要尽早进行。
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康复医疗处置、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康复治疗通常分为三级:包括发病早期在病房的康复治疗,在康复中心的康复治疗,以及出院后在社区或家中的继续康复治疗。
由此可见,康复治疗贯穿于疾病恢复的全过程,不仅需要康复医师团队的帮助,也需要社区、患者自身和家庭共同配合完成,从而帮助脑卒中患者在身体和精神双重层面上回归生活,重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