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针灸五总穴,治疗的范围可从头到脚

五总穴的应用体会


“五总穴歌”是“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的“四总穴歌”基础上增加了“胸胁内关谋”而成,概括了面、口、头、项、肚、腹、腰、背、胸、胁等部位的许多疾病的按症取用,在临床中颇具实效。


1、肚腹三里留


足三里穴,归属于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脉气之所入,为合。

足三里穴为调整胃肠功能和有关消化道疾病的主穴;并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经常针灸能增加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一、腹部:仅针本穴即有效。若阑尾炎所致的腹痛,可配右侧外陵穴,概用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可立即缓解疼痛。

 二、慢性肠炎:配天枢、大肠俞,用提插补法,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

 三、细菌性痢疾:天枢、大肠俞;伴有发热者,加曲池;恶心呕吐者,加内关。操作手法除天枢穴用平补平泻法外,其余诸穴概用捻转泻法结合留针。日针1次,一般2~3次即效。

 四、胃酸过多症(经常泛酸水,属胃寒范畴):配风池、大杼用捻转泻法,足三里结合留针。已验证多例。一般2~3次即愈。

 五、水肿:配三阴交、阴陵泉,用捻转泻法。针前将针体涂上凡士林或油类,出针时不按闭针孔,使其泄水。

 

2、腰背委中求

 

委中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足太阳脉之所入,为合。

委中穴为治疗腰背疼痛及膝关节炎的主穴,对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失水引起的腓肠肌痉挛、中暑、疔疮等症也均有良效。

 

一、腰肌扭伤:配合腰部压痛敏感点的穴位(如压痛敏感点在肾俞的,配以肾俞穴;在大肠俞的,配上大肠俞穴等)。委中用捻转补泻手法,结合留针,腰部穴位用平补平泻手法,运针10~20分钟,一般出针后症状即感减轻,日针1次,3~4次后,多获痊愈。

二、腰肌劳损:取穴、手法,与上相同。委中穴应用捻转补法结合留针,腰部配穴施平补平泻手法(使患者不感到针下感应难受为宜),运针10~20分钟,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

三、膝关节炎:配犊鼻穴,用捻转补泻手法(虚补实泻)。如关节畏冷者,加梁丘穴。隔日针1次,以10次为1疗程。

四、中暑:配人中(斜刺)用捻转泻法,结合留针,十宣(十指头)点刺出血,委中刺络放血。


3、头项寻列缺

列缺穴,归属于手太阴肺经,为手太阴之络穴,别走阳明。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列缺穴主治咳嗽、哮喘、痰涎壅盛、头痛、颈项强痛,以及腱鞘炎等疾病。

 

一、头痛:配风池、百会、太阳,概用捻转泻法,结合留针10~20分钟,一般均可立即缓解疼痛。

二、咳嗽:配肺俞、天突,用平补平泻手法,一般2~3次即可奏效。

三、颈项强痛:配风府、百旁(大椎穴上二寸旁开一寸),用平补平泻手法,结合留针。交替运针10~15分钟,一般2~3次即可转松。

、腱鞘炎:配阳溪、合谷,用捻转泻法,结合留针,加艾条灸10~15分钟,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

 

4、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归属于手阳阴大肠经,为手阳明脉之所过,为原。

合谷穴为头面和口腔疾病的主穴,同时,对热病发汗、止汗,及消退慢性病的发热也具一定效果。

一、牙痛:宜按上牙痛和下牙痛配穴,上牙痛配下关穴;下牙痛配颊车穴。概用捻转泻法,结合留针10~20分钟,多能立即制止疼痛。

二、齿龈出血(维生素C缺乏症):仅针本穴,用捻转补法,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可使血止。

三、急、慢性咽炎:配曲池、天突(针尖向下刺),急性用捻转泻法,慢性用捻转补法,1~2次即可奏效。


 四、热病的发汗、止汗:配复溜穴,运用捻转补泻手法。发汗,泻合谷,补复溜;止汗,补合谷,泻复溜。

 

5、胸胁内关谋

内关穴,归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为手心主之络,别走少阳。

 内关穴主治胸腹部各种病症,如胸痛、胃痛、心绞痛、肝胆痛、呕吐、心悸、房颤、心动过速、膈肌痉挛、疟疾等。

一、心动过速:配风池、神门,用捻转泻法,结合留针10~15分钟,一般3~5次即可见效。

 二、胸痛(包括心绞痛):配支沟、曲池,用捻转泻法,结合留针10~15分钟,常可立即缓解疼痛。

三、胃痛:配中脘用提插补法,内关用捻转补法,常可立即止痛。

 

以上诸症中针刺内关时,针感均宜掌握向上从肘腋放射。

注意以上手法仅供参考,不要随意模仿。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给原作者所有

中保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长期开展中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艾灸刺络、正骨整脊、中医体质减肥、小儿推拿、催乳师(产后康复)、新九针(针灸提升)、中医外治膏药制作班~

提供试听/实用干货/中医课程

长按识别 关注我们!

联系电话/微信:13584019959(汪老师)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