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食道癌的报警症状、高危人群和三级预防



食道癌的报警症状、高危人群


食管癌高危人群

根据食管癌流行病学、病因学和发病学研究结果,认为易患食管癌的高危险人群应当包括以下情况。


1

高危年龄组


<30 岁食管癌患者比较少见,仅占 0.5%~1%;


>30 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


45~65 岁的中老年人发病机会最大,占 67.3%,是食管癌的高发年龄。


2

有遗传家族史的易感人群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食管癌高发区存在着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即食管癌患者中有家族史的比例明显增加,其血缘关系越近,患食管癌的相对风险越高。



3

长期接触致癌物的人群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有显著差异,高、低发区相比相差可达 100~200 倍,呈现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提示高发区可能存在某种很强的致癌物。已知我国食管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是致癌性亚硝胺和真菌毒素


这些致癌物广泛暴露于高发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中,与人们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长期居住在高发区,暴露于致癌物的人群,以及非高发区长期接触致癌物的人群具有较高的患癌风险性,属于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应该定期接受预防性检查。



4

食管癌前期病变和癌前疾患人群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群病理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食管上皮增生是食管癌前病变。其中,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癌变率比食管上皮正常者的发生率高 100 多倍,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


还有一些食管的良性慢性疾患,经久不愈亦可发生癌变,如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食管化学烧伤等。



5

食管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


临床病理学研究证明,食管癌常多点发生,其癌灶周围有广泛的上皮细胞增生改变,即癌前期病变。在手术切除的癌旁细胞中常可见到不同程度的上皮细胞增生病变。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往往不是癌灶残留的复发,而是原癌旁上皮增生病因灶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癌变。所以,食管癌手术后的患者也属于高危人群,应当接受定期检查。

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

现已发现食管癌高发区水中的亚硝胺含量明显高于低发区。因此搞好环境卫生,防止水源污染十分重要,逐渐减少饮用沟塘水的地区,推广饮用自来水。

现已查明食管癌高发区饮水和人体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与过量施用氮肥有关。

合理使用氮肥,增施钼肥和锌肥,按氮磷钾比例因方施肥,不仅节省农业投资,还可避免过多的氮污染环境。

1

 不吃霉变食物


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说明食用霉变食物特别是酸菜、霉窝窝头和鱼露是食管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大力宣传这类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使群众少吃或不吃,同时鼓励种植蔬菜和水果,以增加鲜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 C。



2

 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调整饮食习惯,不吃过热食物,不食粗糙过硬食物,不偏食,饮食品种要多样化,各种营养物质需得到平衡,多吃新鲜粮食、蔬菜和水果。


食用核黄素强化食盐,高发区膳食中,核黄素含量不足,当缺乏时可促进食管肿瘤生长。高于65°C的热饮食被列为2A类致癌物质。


3

 不吸烟,饮酒要适量


4

 重视家族聚集现象


食管癌具有较普遍的家族聚集现象,表明有食管癌家族史的患癌易感性确实存在,应加强同代人群的监测工作。


  • 患者为男性,就加强男性监测,特别是 49

    岁前的人群;


  • 患者是女性,就加强女性监测,特别是 50~69 岁的人群;


  • 并且应把 3 代人中发生过≥2 例食管癌死亡的家庭,当作危险家庭,把这些家庭中 40~69 岁的成员当作风险人群,定期体检,提供预防性药物或维生素,劝导改变生活习惯等,对降低食管癌发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5

 发病学预防


食管癌的癌前病变:


包括慢性食管炎、巴雷特食管、食管裂孔疝、食管黏膜白斑、食管息肉、憩室、门失弛缓症等,尤其是伴随有不典型增生者;


由于组织学改变、功能变异、局部受刺激,容易恶化形成癌症对这些疾病要及时治疗,并定期复查。


对于食管癌,如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予以及时治疗,特别是阻断癌前病变的继续发展,是当前现实可行的肿瘤预防方法。

以往认为早期食管癌没有症状和信号是不对的。

因为这些信号与症状轻微,时隐时现,不经治疗可以自动消失,因而被患者和医生忽略,未能进一步检查确诊,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其实,绝大多数早期食管癌患者都经历过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如果发现有以下症状就应引起警觉。

食管癌的报警症状:

  • 咽食物时有哽噎感;

  • 胸骨后疼痛和下咽时食管有疼痛感;

  • 食管内异物感;

  • 食物下行缓慢并有滞留感;

  • 咽喉部有干燥和紧缩感;

  • 胸骨后有闷胀感。




这里有你需要的内容


想了解更多肿瘤治疗的知识,请关注我们!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为肿瘤发愁,

欢迎拨打健康热线400-801-8087咨询。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