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封杀变相学术会议!70亿大品种过一致性评价加速国产替代!我国首个原创抗艾新药产业化……


  黑龙江卫健委发文明确,变相学术会议等行为属于商业贿赂;70亿大品种迎来首个过一致性评价企业;我国首个原创抗艾新药产业化;国家卫健委发文,公立医院不得承包、出租药房,不得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本周医药圈发生了哪些大事?小编进行了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医药反腐风暴再起,封杀变相学术会议

  

  11月28日,黑龙江卫健委发布《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机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处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医务人员接受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代理人提供的国内外各种名义旅游、考察、娱乐性消费及变相学术会议等行为属于商业贿赂。工作人员收受贿赂一旦被查实将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给予开除处分。系医师的,卫生部门依据相关法规给予吊销执业证书处罚。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对商业贿赂将从重处罚,处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罚款,处罚额度比旧版提高10倍以上。(黑龙江卫计委官网)

  

 点评

  前些年,部分企业的学术会议确实玩着变味了,俗话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2018年应该来说就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对于打击腐败刻不容缓,医药行业自然也在其中。国务院、最高检、中纪委同期先后发声,传递的信号很明确。

    

70亿大品种迎来首家过评企业

  

  11月27日晚,华东医药公告,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批准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中美华东生产的阿卡波糖片(50mg)国内首家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目前国内阿卡波糖片仅有两家企业获得上市许可,分别为原研德国拜耳医药和中美华东,中美华东的阿卡波糖片为国内首仿。(企业公告)

  

 点评

  截至11月28日,CDE有关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累计受理号达598个,涉及218家企业的185个品种,总计通过品规121个。此外,截止目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已登记的BE试验达到802个,竞争还在不断加剧。


  阿卡波糖已在国内广泛应用并成为糖尿病临床用药指南一线降糖药物。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年阿卡波糖国内市场销售规模约70亿元,其中,拜耳公司占68.75%,中美华东占29.02%。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剩者才能为王。

  

228条线索下放,数万终端或遭重点检查

  

  国家医保局在11月29日召开的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回头看”工作部署会上,向地方医保部门移交了228例欺诈骗保举报线索,并要求各地3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为精准锁定目标,形成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国家医保局11月21日发布了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专项行动举报投诉电话,随后开通微信举报平台。截至28日,国家医保局共收到各地电话举报1080例,微信公号留言举报54例,信件举报16例。其中,有效举报228例。(中国保险报网)

  

 点评

  国家医保局构建打击欺诈骗保举报投诉常态化、经常化工作机制,可以断定,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诉线索,定期和不定期交办给地方,这应该是沈阳医院骗保案被曝光后形成的新机制。目前,从线索分析,民营医院和零售药店将是检查的重点。提醒注意,吃相不要太难看,很容易被抓哦。

    

我国首个原创抗艾新药产业化

  

  11月29日,齐河县在山东大厦举行国家首个原创抗艾滋病新药艾可宁(艾博韦泰)产业项目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前沿生物公司自主创新建立具有全球专利的“长效多肽新药开发平台”,解决了常规多肽药物半衰期短及可能导致免疫源性两大技术难题,并研发出成为中国第一个原创抗艾新药,也是全球首个长效HIV-1融合抑制剂,标志着我国艾滋病用药研发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已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济南时报)

  

 点评

  该药是全球首个抗艾长效融合抑制剂,拥有全球原创知识产权。长期以来,我国艾滋病治疗药物都是舶来品,尚无自主研发的抗艾滋病新药,但临床对抗艾滋病新药的需求日益增长。2018年,GSK、强生、前沿生物等多个抗艾滋病药陆续上市,吉利德捷扶康也正式在中国上市。随着更多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的发现,艾滋病正在变成一种慢性疾病,甚至有望治愈。

  

国家卫健委亮剑:禁止药房托管

  

  11月26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向存在已久却又争议不断的药房托管“开刀”:发文禁止药房托管。在这份《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公告中,国家卫健委指出,坚持公立医院药房的公益性,公立医院不得承包、出租药房,不得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从字面上解释,医院药房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不允许医院通过契约方式,将药房交给具有较强经营能力的医药企业及制药企业和机构有偿经营与管理。(国家卫健委官网)

  

 点评

  这两年,尤其是“两票制”以后,药房托管曾经在各地火起来,甚至有遍地开花之势。国家卫健委的重拳将实现区域药品共享、禁止药房托管等一系列措施给医药圈带来大变革。该政策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据悉,不少产业资本及金融资本已经开始改道。备受质疑多年后,文件短短40个字给药房托管画上了句号。

  

拜耳公布12000人大裁员计划


  11月30日,媒体报道称,拜耳计划用3年,也就是到2021年底裁员12000人,大部分在德国本土进行。其中,药品研发部门将裁减约900个工作岗位。

  

  今年以来拜耳的股价已跌近1/3,部分原因是其收购的孟山都公司的除草剂产品农达(草甘膦)的安全性受到质疑,美国园丁向拜耳索赔2.89亿美元。该公司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18年三季度其动物保健业务销售额有所下滑,北美地区下滑尤其严重。相较之下,拜耳的关键业务处方药销售额与第二季度相比持续增长。(新京报)


 点评

  今年以来,还有辉瑞、诺华、诺和诺德、GSK、武田制药、赛诺菲等也公布了裁员计划,裁员人数从数百名到数千名不等。面对全球经济环境,节省开支成为普遍现象,通常的手段就是裁员。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跨国药企在华投资似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热潮。从跨国药企在华的布局看,争抢本土科学家将会成为新亮点。

    

58个短缺药告急!

  

  11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短缺药品挂网工作的通知》,将临床必须、供应不稳定及价格上涨断供的58个全区性短缺药品列入《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短缺药品清单》。在27日举行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透露,已建立健全短缺药品监测语境和分级应对体系,确定500多个短缺药品监测哨点,并梳理139种临床易短缺药品清单,绝大部分已恢复生产供应。据悉,氯解磷定、去甲肾上腺素、西地兰等不少短缺药,都是临床急救药。(内蒙医药采购网)

  

 点评

  应该说,这不是一个爆款新闻,但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考题。由于原料药涨价、环保压力以及其它生产成本的增加,部分廉价药品短缺和涨价的趋势一直存在。如西地兰从不到10块钱/支涨到92块钱/支,还买不到……甚至有人说,有企业制剂难做,就去炒急救药,不知道他们心中的“秤”哪去了。


精准治疗17种癌症的“神药”上市

  

  11月27日,Loxo Oncology和拜耳公司联合宣布,FDA加速批准双方共同开发的Vitrakvi(larotrectinib)上市,用于治疗携带NTRK基因融合的成年和儿童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不需考虑癌症的发生区域。出现NTRK基因融合的肿瘤类型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甲状腺癌等17种肿瘤。在2017年6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公布的一项临床数据显示,总体有效率高达75%。(药明康德)

  

 点评

  对于larotrectinib的加速批准上市,标志着治疗癌症的疗法从基于人体起源组织向基于肿瘤遗传特征转变的重要一步,可以用“神奇”二字来形容科技的进步。

  

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震惊世界

  

  11月26日,一则名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报道,震惊了全世界。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其取得突破性进展,改变了人类胚胎的DNA: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她们是天生就能抵抗艾滋病的婴儿。(人民网)

  

 点评

  这个事已不是单纯的科技层面的事儿了,国家卫健委宣布,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科技部已要求有关单位暂停相关人员的科研活动。乍一看似乎是造福人类的大突破,但却为何激起如此巨大的道德海啸?目前,医学界还无法预知基因编辑潜在的危害性,技术层面还不成熟。估计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整理 马飞

■编辑 陈雪薇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