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玲,现任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四疗区主任,她所在的科室是终末期肝病重点专科。
年轻的时候,李艳玲因为特别羡慕白衣天使的一身白大褂,而走上从医之路。
那时候在她的眼中,医生是一个特别高尚的职业;如今从医路走了33年,她在遇到各种各样的患者、经历过一次次的生死离别后,再来看医生这个职业,认为它比当初想象的还要更加崇高一些。
她的人生
羡慕白衣天使走上从医之路
李艳玲1985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现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工作,其中有四五年的时间在科教科和医务科工作,其余近30年一直从事临床工作。
说起当时选择学医的原因,李艳玲坦言,一方面自己特别羡慕白衣天使的一身白大褂,另一方面也是受一位学医的邻居的影响。
在大学期间,她知道了更多关于白求恩的故事,知道救死扶伤没有国界,更加深了她对这个职业的热爱。
如果说最初,李艳玲只是看到了医生这一职业表面的光环,当了33年的医生之后,她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救死扶伤,真正体会到这个职业带给她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她的故事
抢救三天三夜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在33年的从医生涯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抢救,这些已经嵌入生命令她难以忘怀。
李艳玲记得2003年非典来袭那一年,医院临时搬到了绿园区的一家医疗机构里办公,条件比较简陋。
一位40多岁的乙肝病人是她的老患者,因为在外面自行买药打针而出现了输液反应。送来急救的时候病人已经休克,神志不清,血压特别低,还一直在发烧。“我清楚地记着,那天还突然停电了,抢救的时候大家都拿着手电筒照明。”
到了第二天,病人虽然清醒了,但是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特别不稳定。“抢救整整持续了三天,她才彻底脱离了生命危险。”而那三天,李艳玲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忙到夜晚10点钟才回家。
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家属激动得哭了。她也激动得落泪了:“当时的情况特别危险,不管哪个环节稍有疏忽,就抢救不过来了,”李艳玲说,当患者转危为安的那一刻,她深深地感受到了做一名医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她的奇迹
家属放弃她仍坚持,最终拯救一条生命
李艳玲还曾经抢救过一位肝衰竭晚期的患者,“他是个农民工,刚刚30多岁。因为经济条件困难,乙肝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
被送来的时候,患者始终昏迷不醒,在为他进行了血浆置换和输血后,经过四五天的抢救,可患者还是没有醒来。出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家属决定放弃治疗。可是李艳玲觉得只要有一线的希望,就不能放弃这个年轻的生命。
接下来,李艳玲坚持用一些最基本的治疗手段和药物来维持患者的生命,没想到奇迹出现了,一周以后,这位患者竟然渐渐地好了起来,现在已经能够正常的生活和打工了。
经历“死而复生”的患者对李艳玲万分感激,如今每年过年都给她拜年。
她的愿望
向百姓进一步普及医学常识
“当把一个危重的病人抢救过来,看到患者一天天好起来,而家属满心感激的时候,那种愉快的心情是做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体会的。”李艳玲说,“在我们面前,病人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都有一个同样的身份,那就是患者。”
当医生,就意味着要牺牲更多的私人时间,放弃自己小家的利益,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为患者服务当中去。“如果没有救死扶伤的精神就当不了医生。因此说医生的职业更多的是奉献,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
作为医生,李艳玲说她也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够向广大百姓进一步的普及医学常识。“很多患者来医院的时候病情已经很重了,他们在之前的治疗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盲目治疗不仅花了很多钱,而且耽误了病情,特别为他们惋惜。”
长按识别二维码
长春市卫生计生委宣传处
电话:0431-84692117
邮箱:ccwjwxc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