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越来越多,而且每年都有新增病害,原因是:
1.集约化模式的改变:养殖密度越来越大。
2.池塘的老化:不能及时清塘清淤。
3.鱼种的退化。
4.病原体的抗药性:长期、大量违规使用抗生素。
5.乱用和滥用药物。
2
鱼类为何会发病死亡,诱发疾病有哪些因素?
鱼类是一群哑口无声的冷血动物,与哺乳动物的根本区别只是变温与恒温而言。
但导致他们的发病因素大同小异,无论是鱼类还是鸡、狗、牛、马,它们产生疾病的原因可归纳以下4种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内在因素、人为因素。诱发鱼类发病四大因素的比例是:环境因素-40%,生物因素-25% ,内在因素-10%,人为因素-5%,综合因素-20%。
3
正确诊断鱼病的五大步骤
测水
1.水体中的理化因子
2.镜检水体中藻项
3.镜检水体中的动物
目的
完全避免不科学用药带来的损失、快速确诊病鱼死亡的类型、准确判断鱼塘的基本信息:死亡、吃食、异常、面积、规格、生长速度等。
水体理化因子
理化因子是养殖水体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物理、化学、底质所反应出来的一些数据,简称理化因子。
水体理化因子与鱼类的生存、发病死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掌握水体理化因子的特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诊断鱼病的关键一步。
理化因子主要包括:溶解氧、pH值、硬度、盐度、水温、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
溶解氧与鱼病的关系
急性影响——窒息死亡
淡水池塘主养鱼类的氧气一般控制在5.6mg∕L以上,一般若低于0.1—0.8mg∕L就会窒息死亡。
慢性影响
A.影响生长和吸收,若溶解氧为3—4mg时摄食量减少一半。若溶解氧2.7—2.8mg时生长速度降低十倍,饵料系数提高四倍。
B.影响发病率,鱼类在低氧状态下,抗病力下降,发病率增高,特别是寄生虫大量蔓延,但是溶解氧过饱和时又会发生气泡病。
C.影响胚胎发育,在孵化时若低氧状态,多发生畸形甚至死亡。
D.增加毒物的毒性,其原理是在低氧状态下,加速鱼类的呼吸频率,相对增加了鱼类接触毒物的比例。
增加溶氧主要靠增氧机,但增氧机也不是开机时间越长越好,要正确对待增氧机的开机时间,遵循“三开两不开”的原则。
水体pH值与鱼病的关系
直接关系
pH过低也就是酸性水质,可使鱼类血液pH下降,降低载氧能力使血液中的氧分压变小,即使水体溶氧再高,鱼类也会浮头。
鱼在水体不爱运动,新陈代谢低落,摄食很少,消化也差,生长速度降低,往往易发生肠炎病。
死鱼的许多时候和pH关系很大。我们最近几年在山西河北统计发现花白鲢死鱼比例越来越大,我们经验是死花白鲢一般是细菌、真菌或病毒引起的,但真实情况是多由于pH引起的,pH已经超出了它正常承受的范围。
pH过高,也就是强碱性水质,直接腐蚀鳃组织,引起烂鳃造成窒息死亡。花白鲢死亡很大原因是pH过高引起的,许多地方都达到9.0~9.5了。
我们可以看见鲢鱼死亡鳃耙发黑,这就是由于pH过高导致鳃耙功能降低引起的。pH过高首先影响鲢鱼,其次是草鱼。所以死鱼不要一直认为是寄生虫、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有时候和水质关系很大的。pH不是一直不变的,随着水温和藻类的丰富而增高的,一般是早起低,下午高。如果早起就达到8.5或是9.0,那就要注意了,可能会引起死鱼,要是下午达到9.0,那说明水没有大问题。
间接关系
pH改变,影响许多物质的存在形式,特别是一些有毒物质,存在形式的转变,间接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力,如:水体中的氨(NH4+)在pH值转为强碱性时,即氨(NH4+)转为NH3(有毒的氨氮—游离氨、非离子氨或分子氨)对鱼类产生剧毒。
再如:水体中的硫(S2-)在PH值转为酸性时,即硫(S2-)转为有毒的硫化氢H2S。还有当PH值下降每一个单位,水中Cu2+ 的浓度就会提高100倍,Cu2+ 可以被鳃直接吸收,并被转移到体内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在使用硫酸铜时要注意一下pH。
水体pH值与药物效能的关系
水体中的pH是随着水体肥度、温度而发生波动,然而水产药物随着pH值变化,而产生的药效也不同。
1.某些碱性药物(新霉素、苯扎溴按、磺胺类)则随着pH值升高作用增强。而酸性药物(硫酸铜)当水体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药效会提高10倍。
2.某些化学水产药物,随着pH值得变化,其产生的药效和毒性也不同,如漂白粉在碱性环境中次氯酸易解离成次氯酸根离子,作用减弱,敌百虫在碱性环境下转成剧毒的敌敌畏。
常见水生动物生存温度与致死温度
1
四大家鱼生存温度为0.5~40℃,低于0.5或高于40℃都会导致鱼类死亡,最适20~32℃,低于15 ℃逐渐停食,低于10 ℃鱼类进入冬眠,四大家鱼胚胎发育适温22~28℃,温度过低胚胎发育过慢。
2
部分特种鱼类生存温度与致死温度
罗非鱼:
生存水温14~38℃,最适水温24~35℃,9℃为致死水温,20 ℃以上时开始繁殖 。
虹鳟:
生活极限温度0~30℃,生长的水温范围为3~25℃,适宜温度为3~25℃,最适生长温度16~18℃,低于7℃或高于20℃时,食欲减退,生长减慢,超过24℃摄食停止,以后逐渐死亡
鲮鱼:生存、最适温度与四大家鱼相似,但在水温低于7℃便会冻死 。
凡纳滨对虾:
亲虾越冬水温27℃,亲虾培育水温24—26℃。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培育适温26—30℃。仔虾至成虾适温28℃左右
中华绒螯蟹:
最适生长水温18—30℃,15℃时少量摄食,水温低于10℃代谢功能减弱,交配水温7—10℃。溞状幼体、大眼幼体最适水温19—25℃。
鳖:
生长水温20~33℃,最适26~30℃。20℃以下摄食减少,15℃以下停食,10℃冬眠。33℃以上摄食减弱。20℃交配,交配后半个月左右产卵。孵化温度26—36℃。
牛蛙:
在20~30℃摄食最旺,14~20℃摄食减少,14℃以下停止摄食,10℃冬眠,20℃以上开始产卵,最适繁殖温度24~28℃,1%的生理盐水就会死亡。
3
水温与药物效能的关系
大部分水产药物的药效与水温一般呈正相关,如 强氯精、苯扎溴按、高锰酸钾、硫酸铜等。
少部分药物与水温呈负相关,如溴氰菊酯,温度较低时药效好,温度升高会影响药效。
水体氨氮与鱼病的关系
氨氮是怎样产生的
a.残饵粪便排泄物的分解;
b.动物尸体的分解;
c.水体其它有机物的分解水体。
水体氨氮长期偏高,与饲料有很大关系
尤其是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排到水体里的废物更多,导致氨氮升高。
水体氨氮中毒机理与危害
a.血液发生变化;
b.加大肾脏的工作负担;
c.降低生长速度、免疫、排毒。
pH与氨氮的关系
通常检测水体氨氮时,常使用简易水质分析盒检测氨氮,这时测出的氨氮一般是总氨的含量,即用TNH4-N表示,将NH4+(铵离子)称为离子氨,用符号NH4+-N表示,又将NH3(非离子氨)用符号NH3-N表示。NH4+基本无毒,但NH3毒性较大。总氨的含量随着PH 值得升高——有毒NH3越高。
氨氮中毒机理
水体中的NH3通过鳃丝进入血液,对鱼、虾产生剧毒,轻则抑制生长,损害鳃组织,使皮肤中的粘液细胞充血,体表粘液减少,失去润滑功能,更主要的是让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和红细胞受到破坏,抗病力下降,久而久之,使红细胞失去载氧能力,导致鱼虾中毒、窒息死亡。
氨氮偏高时应注意哪些
在养殖水体中,若水体内含氨氮2.5ml/L以上时,首先不能向池塘泼洒生石灰、小苏打、草木灰等一些碱性物质。
因为水体的氨氮在碱性环境下,无毒的NH4+ 转为有毒的NH3,对鱼类产生毒害;更不能再向池塘追施一些含氮的化肥,因为含氮的化肥本身就含有大量的氨离子。当水体氨氮偏高时,除须注意以上事项外,还应充分利用增氧机曝气的作用和药物进行水质调控。
康洁拥有先进的合成及制剂生产线,
不断升级的生产及检测设备使康洁的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持续提升,
成本优势同步凸现。
康洁积极与国内外相关权威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联系,
建立外部联盟,把最具有前瞻性和前沿的生化技术引入公司,
致力于更加高效和环保的产品开发,
使康洁的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始终处于业界的前列。
康洁引入全面职业化的现代管理理念,
在业内率先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唯一通过ISO14001:2004国际环境体系认证,
强化质量、安全和环保意识,
确保产品从原料、生产流程、存储、运输等全过程均得到严格控制。
正是基于技术、生产及管理的全面优势,
康洁产品已经得到了各级经销商和渔民朋友的普遍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