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界首模式”中的那些“金刚钻儿”

点击上方县域卫生 关注我们,聚焦医疗界

FOLLOW US

界首模式打破了改革开放以来医生靠看病吃饭的怪圈,使医疗回归本色。


记者|安晓双

来源|中国县域卫生


交通尚不发达,特色并不鲜明的安徽省界首市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频繁地走进大众视野。在众多的医改模式中,界首模式似异军突起,一时间引得众人瞩目。各地考察团相继前往学习,多名医改专家也对其点赞,界首市也因此被誉为医改“小岗村”。


界首市人民医院外景


那么,“界首模式”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医改模式?里面到底藏了哪些“金刚钻儿”?


1


打破旧有的利益机制


界首模式把国家现行的各项新医改政策串联在一起,深入浅出,从行政上的“管”到服务流程上的“理”,解决了政策落地问题,走出了一条“医防融合”的新路子。


改变固有的利益机制被认为是界首医改成功的关键内核。在不增加财政投入的前提下,通过将部分医共体内医保资金前置为疾病预防经费,提高各级医生防病及履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慢性病管理的达标率,降低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病率,实现防病、治病的深度融合。


同时界首市在医保资金分配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在家庭医生签约中,根据签约包的类别收取居民20—150元的签约费,医保资金按1∶2的比例配套作为防病经费。其中,10%给村医,让他们做签约服务和健康宣传,40%用于老百姓的健康体检,50%给乡医,如果病人没有住院,乡医就能按人头拿到这部分经费。


“为避免出现乡医因为要拿履约经费而不让病人住院的道德风险,在信息化系统中设计了双向转诊功能,转诊之后乡医仍然能得到1/3的防病经费。” 界首市人民医院院长曾庆胜认为,这样乡医就没有必要拖延病情,而是合理诊治。


医生为群众进行健康检查


在医保按人头付费条件下,筹集的医保资金按照85%的比例拨给医共体,病人医疗保险也全部由医共体来支付。为了引导医生合理诊治,节省医保资金,界首医改还设计了另一个利益机制,就是将医保结余资金按3∶4∶3的比例,奖励给市乡村三级医生,这样有效避免了医保资金浪费的问题。


科学的利益机制,充分调动了医生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基层医生从治病向主动防病转变,主动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这是界首医改的独到之处。拿1块钱去防病,能节约7—8元治病费用,这是世界性规律。曾庆胜更是认为,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少生病,得病了要合理的诊治,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2


信息化支撑下的医防融合


谈到界首市人民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副院长张学武颇为自豪。界首市人民医院有一套高端的信息化系统,这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依托信息化系统,界首市人民医院的医防融合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要打造真正的医共体,在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家庭过日子的共生共荣的医共体”,这样的理念贯穿始终。界首市人民医院着力搭建医共体内区域健康平台,在自身一体化数字医院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医共体”城乡一体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医疗信息上下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互通,横向与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融合,为县域内实现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打下基础。


护士为患者扫码查体


信息融合打破信息孤岛,建立互联互通。上下级医疗机构的诊疗实现信息互通互享,保证了患者诊疗信息的连续性。通过乡村医工作站及手机APP签约居民可享受及时远程门诊,保证了1+1+1的团队服务不受时空限制,实现公共卫生信息与医疗信息有机融合,既丰富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也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


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界首市还在全国率先引入智能穿戴系统,通过面部识别,确保了村民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的真实性。同时界首市人民医院还为医共体内居民免费发放统一的居民健康卡,取代各医疗机构的就诊卡,提供自助挂号、在线咨询、手机付费、查询报告等服务,实现了居民健康信息的共享。


“界首模式”打破了改革开放以来医生靠看病吃饭的怪圈,使医疗回归本色。在“医共体”建设的框架下,将按人头预付的医保资金切出部分前移为防病资金,以家庭医师签约服务为抓手,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构建医共体内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健康教育,构建多层次签约服务模式,最终实现医防融合。在曾庆胜看来,“界首模式”是能在广大农村推广的医防融合新模式。


精选阅读

15位院长、专家、大咖聚在一起,针对医院院长最关心问题,他们说了啥?
医院必干三件事 全国辅助用药目录即将出台
“只要病人有呼救,我们就有应答!”——中国志愿医生亮相
到2020年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
平罗县人民医院的“一号工程”
这样的电子病历,如何让人相信其真实性?
走进“医改小岗村”,探秘医防融合新机制
延庆“四大中心”构建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


编辑:七宝

觉得不错,点个赞吧

↓↓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