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为她们点赞!第47届南丁格尔奖章6位候选人名单公示,谁的事迹最让你感动?

点击上方县域卫生 关注我们,聚焦医疗界

FOLLOW US

南丁格尔奖每2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50名。


来源|中国县域卫生 综合报道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第47届南丁格尔奖章候选人名单公示。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奖。英国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首创了护理工作。她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伤兵服务,成为护理工作者的楷模,1907年国际红十字组织在第八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设立南丁格尔奖,1912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第9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首次颁发。该奖每2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50名。


第47届南丁格尔奖章候选人名单如下:



据了解,这6位候选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特别的成就和贡献。


01

成守珍:护士也能成专家



从业35年,成守珍获得了很多荣誉,她是援黔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护理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危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华护理杂志》副主编成守珍教授。她管理者中山一院护理团队将近3000名护理人员,护理已不是成守珍的主要工作,但她始终没有离开临床。在她眼里,护士同样也能成为专家。


上世纪80年代,成守珍从业之初,医疗资源匮乏,一位气管切开的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急需使用呼吸机,但因缺乏救援设备而失去生命。成守珍由此明白,科学的重症护理技术及设备对于抢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在这之后,一位罕见疾病的患者让她尝到了护理的“甜头”。1995年,成守珍调到中山一院工作,紧接着医院组建内科重症监护室,由成守珍任护士长。“开业”不久,内科重症监护室就收治了一位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这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疾病,现在治疗同样棘手。在科主任的带领下,成守珍与医护人员紧急在体外循环下为患者进行灌洗,“在左边肺部插管,把加温的生理盐水灌进去,吸出‘淘米水’”。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患者起死回生。“真是奇迹,”成守珍回忆起这个病例仍感叹。之后,她还将这一护理体会撰写成文,获得中山大学医疗成果三等奖。


2002年,成守珍前往美国进修,将密闭式人工气道护理技术带回国内,在非典期间对患者护理时也曾派上大用场。


从护校毕业的成守珍在中山大学护理学院获得医学学士学位,紧接着攻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硕士,还参加了管理哲学博士研修班。“护士是终生学习者,为照顾好患者要不断去学习,做管理更要带头,形成一个学习型团队。”


她还曾主编临床护理专著、教材10余部。2009年,成守珍的《IC U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及培训方案研究》获首届“中华护理科技奖”三等奖,并作为获奖者代表在中南海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接见。


02

胡敏华:大爱无疆,抗艾天使



她是南昌市第九医院护理部主任,原艾滋病房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30年,2000年12月,南昌市第九医院被确定为江西省艾滋病防治定点医院,至今,她已坚守抗艾一线18年。


1988年,双十年华的胡敏华,从南昌卫校毕业分配到南昌市第九医院。戴上燕尾帽,穿上护士服,胡敏华表现出对这个职业的天生热爱。数年间,她服务了多个科室,因为表现出色,28岁就担任了医院妇产科护士长,后来又调任泌尿科护士长。


胡敏华创办的艾友“温馨家园”成为江西省、南昌市两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发展志愿者100余名。她和她的团队致力于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展志愿服务,引领、推动医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2015年,志愿公益组织“江西彩虹之家”进驻南昌市第九医院艾友“温馨家园”,成为一支新生的防艾力量。


她创新“四位一体”艾滋病护理服务模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线下和院内院外的互动;2010年11月9日,一个名为“与艾滋病为邻”的新浪微博开通了,这是胡敏华专门为“艾友”们开设的网络家园,微信兴起之后,胡敏华又开办了一个微信公众号 “与艾滋为邻”,每天同各地的艾友交流、沟通,病友们从她这里不仅得到艾滋病防治知识,更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灵的慰藉,成百上千的艾友得以走出疾病的阴霾。她与各界公益组织合作,为艾友争取社会支持与援助。


她奔赴各地开展公益讲座10余场,举办健康沙龙20余场,累计志愿服务达1万余小时,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


她被患者誉为“菩萨心肠的好人”,并先后荣获南昌市五一劳动奖章、南昌市十大杰出女性、南昌市道德模范、江西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两度被评为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优秀志愿者,2017年荣获第十八届英国贝利·马丁奖,南昌市首届洪城工匠、全国卫计系统优质服务示范个人,2018年荣获 “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03

李红: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



她多重荣誉加身,是福建省立医院主任护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兼任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英国巴斯大学健康学博士,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学硕士。


她是国家卫生计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福建省“双创”人才。中华医学学会健康管理学会常委、中华护理学会常务理事、护理科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护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急救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护理质控中心主任。


科学实践中,李红教授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10余部,她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护理建设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会发展科技重点项目、省医学创新课题、省卫生厅中青年人才发展项目等,获多项省部级科技奖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出版专著13 部,发表论文90余篇,被SCI收录7篇。


作为我国知名的护理学专家,李红教授努力推动专科护理的发展。她带领护理管理团队在国内率先尝试建立专科护士培养制度、设置专科护士岗位,制定福建省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体系和培训基地建设标准,为全省培养专科护士2000多名。她参与了我国护理人力配置、护理岗位管理、专科护士培训、护理质量管理等多项国家护理政策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制定。


她努力提升基于循证的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水平,在国内较早地建立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开发病房护理人力管理信息系统,获得国家专利;管理论文被《柳叶刀》杂志录用。在重症和老年护理研究中也取得可喜的进展,获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科技进步一等奖。


她致力于推进我国健康管理学科的创建与实践,带领研究团队在福州城郊开展大型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了慢病患者健康管理相关的宝贵资料,据此向省发改委提交《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对策研究报告》;坚持开展慢病健康教育俱乐部项目十余年,建立医院-社区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在国内得到推广。她努力推动“解决问题,促进健康”(PSBH)全球健康促进项目,省内护理骨干、护理专业学生等数千人接受培训,完成800多个健康促进项目。因在该项目上的突出表现,被评为“PSBH中国区荣誉大使”。


04

刘大飞:麻风病人的心灵守护者



湖南省益阳市大福皮肤病防治所副所长兼护士长,主管护师。在湖南益阳的偏僻角落为这里身心俱伤的病人服务,她坚守“抗麻”一线28年,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用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术陪伴、照顾、护理着一个又一个麻风患者,被患者和当地群众誉为“麻风患者的贴心小棉袄”“守护心灵的圆梦人”。个人先后获“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湖南省首届圣辉麻风病防治奖”、“湖南省护理学会优秀护士奖”等荣誉。


1990年,19岁的刘大飞从卫校毕业,看着身边的同学都去了大城市,她却选择回到从小长大的麻风村当一名麻风病护士。很多人不理解她的决定,但刘大飞自己却想得通。“从小在麻风村长大,我不觉得麻风病有多可怕。”刘大飞说,并且父亲很支持她,希望她能女承父业。“麻风病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现在住在这里的病人,其实都已治愈,即使极个别人体内还残存有少量的麻风杆菌,但已没有了传染性。”


刘大飞所在的麻风病村是一群平均年龄为62岁的麻风病人,她从心底里把他们当成家人。刘大飞有个小本子,记录着病人的喜好,外出时她总是想办法捎东西回来。病人衣服尺寸她熟记于心。28年来,刘大飞护理过数百人,从未喊过苦和累。 


刘大飞深知,麻风病人很多不幸的遭遇,是疾病和偏见的双重因素造成的。作为一名护士,她还有更为重要的使命——消除社会对于麻风病人的歧视。这么多年来,她也一直在身体力行的努力着。 


刘大飞所在的大福皮肤病防治所是湖南省唯一一家从山上整体搬迁到山下的麻风病村,也是湖南省目前唯一一家医务人员与麻风病人同在一个院内工作生活的单位。为了消除歧视,她常带着同事们到附近的老百姓家里挨家挨户进行科普,到益阳市各乡镇举行麻风病防治讲座。她还特意牵着患者的手在马路上散步,并且同他们一桌吃饭,把自己的家安在了麻风病村里面。“要消除人们的歧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成的,但是我相信总有成效的,我就是想告诉他们,麻风病不可怕。”刘大飞说。


在她的影响下,村里的老百姓开始主动和麻风病患者接触,还会主动邀请患者去家里喝茶。更可喜的是,村里有不少人还和麻风病患者结婚了,并育有健康的儿女。麻风病村的院子以前在村里人的眼里是禁地,现在,已经成了附近跳广场舞的最热闹的地方了。此外,大学生志愿者们每年都会到麻风病村看望麻风病人,陪他们一起做游戏、聊天,带来他们没有吃过的零食、帮他们做饭搞卫生……


05

宋彩萍:援利抗埃 实现零感染



她担任第三军医大学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在紧张筹建的四十多天里,每天工作在16小时以上。她是宋彩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她还是中华护理学会行政管理专委会专家库成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康复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护理救援分会理事;第十届全军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护理学会泌尿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护理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任《中国护理管理》、《重庆医学》、《中华肺部疾病》、《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及特约审稿人。先后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项,主编及参编专著9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护理部主任”等。


2015年1月20日,宋彩萍从埃博拉病情的重灾区利比里亚回来,为确保安全,每个从利比里亚回来的医护人员都要进行20多天隔离观察,她说这次隔离出来刚好赶上和家人过春节。


在2014年10月她突然接到上级领导通知,要赶赴利比里亚对埃博拉疫情进行医治。在病房,宋彩萍作为一线医护人员是十分危险的,“病人的粪便、尿液、呕吐物、血液等带着病毒的体液我们都会接触到。”宋彩萍说,但当她一进病房看着病人痛苦的眼睛时,就只想着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治好他们。


埃博拉疫情致死率高,易感染。宋彩萍等医护人员被划分为高风险的感染群体,而整个防护过程中,最耗时和最易感染的环节,就是穿脱防护服,所以穿和脱的程序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因为你在照顾完病人后,防护服的外面就‘感染’到了病毒,如果我们用手不小心碰到‘感染’的地方,就有可能受到病毒的侵害,此前有位国外的护士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感染到了病毒。”


“利比里亚十分炎热,再加上穿上不透气的厚重防护服,医护人员很容易缺氧、脱水窒息。” 宋彩萍说,所以她们都只能穿着防护服工作1小时左右,时间再长医护人员就会昏倒。防护服十分闷,宋彩萍常常脱下来的时候,衣服里的汗水顺着流,把穿的靴子倒过来,就像把杯子里的水倒出来一样。


“我们在治疗病人的同时,也必须保护好自己。如果我们其中有人感染了,就有可能会感染其他队员,甚至还会将病毒带回国内,这都是绝不允许的。”宋彩萍说,她鼓励大家坚持一定要完成“零感染”的目标。  

  

06

张妍波:于坚守中见精神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你可能永远无法想象一名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内容。行为混乱的患者、繁琐的日常护理工作、不知何时突发的危险……每时每刻都在挑战你的心理底线。然而这样让人听起来都有些迟疑的工作,张妍波无怨无悔如平常日子一般坚守了27年。


1991年7月,张妍波以优异的成绩从思茅卫生学校毕业分配到思茅精神病医院(现名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害怕、羞怯的情绪围绕着刚刚走上这样一个特殊工作岗位的她。但经过一段时间与精神病患者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她从害怕、担心,到逐渐了解他们、同情他们,与他们交朋友,走进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并对自己许下了这样的承诺:绝不歧视、勇于关爱、用心做事、用情沟通、用爱鼓励,做单翼天使的守护神。


作为一名精神科的护士,每天面对的都是意识、行为、情感有问题的人,遭到辱骂、人身伤害是经常碰到的情况。工作了27年,经常有人会问张妍波:“你在精神病医院上班害怕吗?”她说,为什么要害怕呢?他们和我们没有不同啊。工作中偶尔受到患者的打骂和家属的不理解,虽然心里有时会觉得非常委屈,但只要想到他们是患者,自己从事的就是特殊疾病的护理工作,既然从事这份工作,就必须有一颗宽厚包容的心,就要面带微笑向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她所护理精神疾病患者累计2万余人。


过去,偏远山村的精神疾病患者得不到重视,如今,通过宣传讲解,越来越多的群众慢慢认识到精神疾病是可防可治的。“现在一些家属早期发现异常就会打电话来咨询,同时更多的村医和社区工作者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病患者管理,患者及家属不在孤单无助了”。张妍波说,看到辛苦的工作有了回报,所有的劳累、委屈都在那一刻释然,并由衷地感动自豪与欣慰。


27年在精神科护理一线工作,张研波始终注重学习和思考,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和实践精神,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她给予了患者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细致、专业的照护。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个春夏秋冬,她都是这样过来的,这不仅仅是她的工作,更是她作为精神科护士的坚守。



精选阅读

上海出台新规:医生收回扣,直接离岗!
京冀执业医师护士来津注册条件进一步放宽
山西万荣:在探索中前行,方成就医改明星
中医药局:让复审工作成为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
利辛县人民医院:和多家大三甲医院“攀上了亲戚”
保健品不是药品!这些害人的保健品帝国不止一个权健
海南省政府发布文件,健康产业迎来重大利好


编辑:七宝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