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医如何治疗肠胃不适?

中医对脾胃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已经从解剖、生理、脉法、发病等各方面做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脾胃功能的传统解读


《灵枢•肠胃》对胃的解剖结构有“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迳五寸,大容三斗五升”的记载。


在生理功能方面,《经脉别论》中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则指出了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胃主受纳水谷,化生气血津液奉养全身,所以脾胃被称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内经》在脉法上极重“胃气”,以胃气的盛衰存亡作为判断善逆的标准。而脾胃发病机制方面,《灵枢•小针解》指出“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并以“阳道实,阴道虚”对胃病多为实证、脾病多为虚证的病机趋向作了高度概括。


后世对脾胃病证总结为“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所以在治疗上胃病侧重泻实,脾病侧重补虚。 


也就是说,脾胃就像人体的“水谷气血之海”,养育着五脏六腑,是人出生以后身体是否强壮的“后天之本”,也就是说,如果脾胃虚弱,则百病丛生。


古代先贤们对脾胃的正常功能及异常变化这些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对后世中医和现代临床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肠胃不舒服如何治


认识到脾胃是人体的“仓禀之官”“后天之本”,注重“治本”的中医必然非常重视肠胃不适的治疗和调理。《脾胃论》里有一句话叫做“脾胃虚则九窍不通”,九窍不通意味着看不见、听不到、不能呼吸、不能说话吃东西、不能排泄,可想而知这人别说有病,恐怕命都要保不住了。所以人如果哪里出了毛病,中医一定先了解一下脾胃可好,再通过调理脾胃看能不能纠正过来。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医理论中的“脾胃”包括消化系统、能量系统、水液代谢等有关的一切器官,与神经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有着直接的联系。


中医认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是指饮食入胃,胃降则糟粕得以下行,脾升则精气得以输布。否则后天之精无法归藏,废浊之物不得排泄,脏腑组织气血、津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就难以维持。


因此,中医治疗脾胃就是让脾胃升降出入正常,气机流畅,使营养物质的供给源源不断,脏腑组织的气血、津液得以维持,有害物质顺利排出体外,人体自然就能保持健康了。


中医治病主要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治疗脾胃不适也一样,就是让脾胃协调平衡,不要“清浊相干而病作”。脾胃是各有喜好的,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如果燥湿适度,消化功能就正常,反之会生病。一般脾病多寒多湿,用药宜温燥;胃病多热多燥,用药宜凉润。临床上中医主要还是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药方。


如果脾胃气虚,会出现食少乏力、面色萎白、舌淡脉沉细等现象;脾胃阳虚则有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喜温喜按、腹泻等症状;如果中阳虚衰、水湿停聚,患者可见胸胁支满、心悸、短气而咳等;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而损伤脾胃,那就容易脘痞腹胀、恶食暖腐了。


中医治疗可选用四君子汤、理中丸、苓桂术甘汤、保和丸等方剂,再酌情加减药物对症治疗。如果有其他疾病,比如脱肛、子宫脱垂的病人,常少气懒言、便溏体倦,必定是脾气虚弱、清阳下陷;治疗时就要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既健脾补气治气虚之本,又提升阳气让下垂复位。总之,有很多疾病,都可在脾胃上表现出不适,中医治病时必须加以甄别。


怎样保养脾胃


中医有一句话叫“上工治未病”,意思是说,好的中医应该善于治疗没有发生的病。这其实讲的就是预防,是多层意思的预防——未生病时要防病,已生病了要防微杜渐不让其发展和变化,病好了之后还要防止复发。


肠胃不适是人们常见的疾病,不算什么大毛病,但它却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为脾胃功能旺盛的人,不太容易受到病邪的危害。


享用美食是一件快乐的事,可稍有不慎也容易“病从口入”,如果伤及肠胃,小则不适、重则急病,若积累不治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所以怎样保护肠胃,通过保养使自己的脾胃协调平衡,不仅是防止肠胃本身的毛病,更是保证整个人体健康的大事情。那么,保养肠胃要注意哪些呢?


第一是食物内容。吃的东西要新鲜、多样、卫生、营养均衡,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丰富的维他命,可增强胃肠道的功能。


蔬菜和鱼肉荤腥配搭合理的食谱对脾胃最有益,太油腻的不易消化,高蛋白高脂肪过多不利于肠道益生菌的存活,太多药物容易减弱消化能力,饮水量太少或纤维素食物太少会造成便秘。还要注意食物不能太冷、太烫、太甜、太咸、太辣,或吃太多油炸、烧烤、腌制、刺激性强的食品。烹调方法以蒸、煮、炖、煲、汆、软烧、烩、焖等方式较好,如果能做到“温、软、素、淡、鲜”五个字,肠胃道就会很舒服。


第二是吃的方式。吃饭最好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过饥和过饱,千万不可暴饮暴食,不可毫无节制地大吃消夜,更要远离烟酒。吃东西不能太快,要细嚼慢咽,使消化液和食物充分搅拌混合,这样才有利消化,不伤肠胃。


第三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居住环境要干净,保持空气新鲜,远离不利健康的环境。平日要劳逸结合,不熬夜,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


第四是保持心理健康。生活中难免会有压力和困难,要自我调节,开阔心胸。医学上早就证实了情绪对肠胃道功能的影响,因心情郁闷烦躁等引起的肠胃不适被称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总之,只要记住保养脾胃能“安五脏”,保证身体健康,就会有动力。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