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小百科】关于春节习俗和春节饮食的那些事儿

春节是我们最大的团聚节日,而除夕又是最重要的一天,那你了解“除夕”吗?“除夕”又有哪些习俗呢?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里,又得注意哪些“吃”上的问题呢?接下来由小编简单地介绍一下:

除  夕


“除夕”俗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1、除夕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


2、除夕给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3、除夕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名为“年”的怪兽侵害,而这种怪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4、除夕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5、除夕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6、除夕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介绍完了“除夕”,咱们再说说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节目“吃”!春节期间互相宴请是传统的礼节,但是小编得提醒大家,如今宴请的菜肴都以鸡、鸭、鱼、肉、虾、蟹等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为主,而吃的粮食、蔬菜常较少,加上频频举杯饮酒,或不注意食品卫生,常常会吃出令人不愉快的结果。


因此,

我们在饮食上都要注意什么呢?


腊八粥


1、防食物中毒 


过节,每家都会多买些食品,餐桌上冷盆热炒、各色点心品种繁多,如果在操作时生熟交叉污染或未烧熟煮透,或是当天吃不完,隔天又未再彻底加热,就可能引起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


2、防传染病 


春节正值感冒、病毒性肝炎易发季节,而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没有使用公筷的习惯,餐具也不能做到顿顿消毒,在频繁的交叉接触中,通过食品、食具以及唾沫常使这些传染病得以传播。


3、防美味综合征 


在多吃鸡、鸭、鱼、肉等富含麸酸钠的食品后,在体内会被分解成谷氨酸和酪氨酸,它们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又会转化成能干扰大脑神经细胞功能的有毒物质,通常会在餐后0.5至1小时间突然出现头晕、心慌、脉搏加快、血压上升、气喘、下颌颤抖、上肢麻木的所谓美味综合征。


4、防痛风 


有嘌呤代谢紊乱的人,若多吃了鱼、肉等富含核酸、嘌呤及高脂肪的食品后,尤其是再喝酒或是过度疲劳极易诱发跖趾、拇趾或其他关节剧烈疼痛、红肿、压痛等为特征的痛风病症。


2019年伊始,

小编和小伙伴们一起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

阖家欢乐!



-  END -


关注我们,查看更多资讯

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

公众号qdxhaxqrmyy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