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心血管病还有死亡地图?
是的,不要怀疑,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专家们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 Sci Pollut Res上的最新调查,根据气候、环境等因素,将各省(市)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列了出来。
为了便于让大家一目了然,我们根据研究结果,制作了下面这张心血管病死亡地图↓↓↓
冠心病死亡人数第一,脑血管死亡人数第二
关键词:咸菜 污染
山东口味重是出了名的。有句话形容鲁菜:咸乎乎、黏乎乎、黑乎乎,很多山东人家里餐桌上常年摆着一盘咸菜疙瘩。
原国家卫生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实施了省部联合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评估结果显示,山东居民标准人日食盐摄入量为11.58克。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上推荐食盐摄入量为,每天每人6克。
冠心病死亡人数第二,脑血管死亡人数第一
关键词:高盐
在冠心病和脑血管的死亡人数上,河南占据前两名。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期刊》上曾经发表一项报告,统计了20个省市在2009~2012年间的食盐及钠摄入量,最高的是河南,12克/天,盐摄入量整整超标一倍!
关键词:辣 姜盐茶 熬夜
湖南是“无辣不成席”的区域,“辣”风盛行。尽管辣椒有种种益处,但并非人人皆适。
辣椒素使循环血流量剧增,心跳加快,心动过速,短期内大量服用,可致急性心力衰竭、心脏猝死,即使没有发生意外,也可妨碍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
湖南人还爱喝“姜盐茶”,把这种姜盐茶当水喝,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待客,都把这种“水”做首选,常年使用辛辣的姜和盐,也成为了当地人高血压心血管病的最大诱因,与这种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高血压死亡人数第一,脑血管死亡人数第三
关键词: 辣 腌肉
湖北也是无辣不欢的区域,仅常用辣椒就数种,对于那些本身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人群,危险性就可想而知。
除了吃得辣,湖北人还吃得咸!湖北人爱腌鱼腌肉,日常饮食中少不了这些高盐食物,也是一个诱发因素。据悉,3片熏咸肉就含有4.5克脂肪和大约270毫克钠。
高血压死亡人数全国第二
关键词:咸鱼 高盐
广东人食肉量较多,容易胆固醇超标,广东地区的人尤其喜欢吃咸鱼。广东省疾控中心指出,2010年调查监测发现,广东全省家庭人均盐摄入量为每日9.1克,是推荐量的1.5倍。
重庆:高血压死亡人数全国第四
关键词:小面 火锅 烧烤
重庆人喜欢吃小面、火锅、烧烤等高脂肪食物,且吃得咸,这些都可能引发高血压。加上不运动、睡得晚等不良生活习惯,更易引发高血压。
辽宁:冠心病死亡人数全国第四
关键词:寒冷 吃肉
季节交替是冠心病高发的诱发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冬天。辽宁地处北方,冬季十分寒冷,一旦寒流袭来,气温骤降,很容易引起血管收缩、痉挛。
辽宁等地的北方人性格生性豪放,吃肉过多,饮酒过猛,吸烟者多,再加上北方冬季天气比较寒冷,人们户外活动较少,必然导致脂肪代谢过剩而影响健康。
有高危区域,自然也有低危区域,哪些地方是低危区域呢?
关键词: 空气好 饮食清淡
海南四面环海,空气质量堪称一流。据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权威发布:2015年,海南全省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为97.9%。
而海南盛产海鲜、鱼类、水果,海南人饮食清淡,食物中海产品特别是深海鱼类较多,荤素平衡,低热量、低脂肪利于人体健康。
青海:高血压死亡人数全国最少
关键词:空气 茶 白煮
青海地广人稀,空气良好。青海藏区每年消费大量茶叶,牧民们可一日不吃饭,但不可一日无茶。良好的饮茶习惯也为其健康奠定了基础,而且青海的牧民们烹制肉食的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白煮,从无烧、烤、煎、炸、炒之类的烹饪习惯,保留了肉类的营养,也避免了高油脂的做法。
脑血管死亡人数全国倒数第四,高血压死亡人数倒数第三
关键词: 清真 卫生
宁夏大部分吃清真食品,主食以面、米为主,在肉食方面禁忌颇多。相对而言,如此清淡的饮食更为健康。此外,干净是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特有习惯,因此,水房的设备,洗具,在清真寺及每一个穆斯林的家庭,都是必备的。
冠心病、脑血管死亡人数全国最少
关键词: 污染少 吃得粗
跟海南相似,西藏地大物博人烟稀少,工业重污染较少。2016年《中国省域生态文明状况评价报告》指出,在生态环境领域,得分居前两名的就是西藏和海南。
从饮食习惯来说,西藏普遍喜好粗粮、杂粮。粗粮、杂粮膳食纤维多,既有可溶性营养,也有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粗纤维,因此其通便作用十分显著,可有效缓解和预防现代人高发的便秘,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
天津:高血压死亡人数全国倒数第二
关键词: 海鲜
天津水产极为丰富,品种也多。河鱼、海鱼、虾、蟹、蚌类,应有尽有。天津人喜食海鲜、河鲜,就是由这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养成的。海产品常食用,可软化血管。
例如,海带、海蜇、淡菜、紫菜、海藻等海产品都是优良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各种无机盐的良好来源,在人体内具有阻碍胆固醇在肠道内吸收的作用。
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冷,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朋友要开始加强注意了,据各大医院门诊数据显示,这几个月,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就诊数量增加了不少。
专家指出今年的冬季主要以湿冷为主。“湿冷”相对“冷”而言,更不好过。
医生们通过研究12年来心内科住院死亡的269例病人资料,研究结果是:心血管病人冬季死亡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春、秋、夏;其中以冠心病所占比例最高,其他依次为高血压,主动脉夹层。所以,心血管病人死亡率与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
为什么随着气温骤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会增高呢?这对于正常人群和心脑血管患者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正常人群
当气温骤然降低以后,血液本身“浓、黏、聚”的状态增加,而且,寒冷会刺激外周血管收缩,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动脉血压增高,最主要的影响是心脏供血容易不足。
心脏的重量虽不足全身体重的1%,但却需要全身血液量的20%才能满足心脏自身的供血,人体为满足心脏供血的特殊需要,还自成一个冠状动脉循环供血系统,以保证充足供血。心脏供血不足会导致心肌缺氧,心脏功能减弱。
另外秋冬季节空气干燥,人体呼吸时会消耗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身体内部血液黏度增高。黏稠的血液在收缩的血管内运行时,极易引起血管堵塞,从而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以上是正常人在寒冷冬季时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那如果是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会是什么样呢?答案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心脑血管疾病人群
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脑栓塞、脑梗塞、冠心病患者遇到冷空气刺激时,因生理反应使血管骤然收缩。但是,由于血管的内壁比较厚,管腔比较狭窄,还有大量的脂类沉积和硬化斑块,会导致血液流通受阻,从而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怕冷,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室内暖气比较足,但室外依然严寒,很多老人对温度感受不是特别敏感,出入房门,身体经受着极大的温差,血管遇热会扩张,遇冷会收缩,老年人血管弹性变差,频繁的扩张-收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无疑是致命的。
天气逐渐变冷,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注意什么呢?
来源:综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