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老中医》大家都有看吗?
好多观众都被神奇的中医深深吸引了呢!
下面小编分享一个前不久的经典案例给大家,案例来源于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
2019年1月25日深夜,高烧3天的邹先生来到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就诊。
“医生,我已经高烧3天了,先后用了头孢西丁钠、左氧氟沙星和退烧针,但体温依旧在38.2-39.9℃之间徘徊。发热时头痛头晕,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口干,常常恶心欲呕,好难受哟!”邹先生无力地说道,“医生,我想来你们这里试试纯中医治疗!”
随即,邹先生入院治疗,中医经典科的医生为他做了详细的检查:
体格检查:体温39.9℃脉搏:126次/分 呼吸:26次/分 血压:143/89mmHg,咽部黏膜充血,可见白色脓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腹部查体为阴性。
中医四诊:精神状态较差,发热,寒战,腰部酸痛,咽痛,全身多关节隐痛,头痛头晕,自觉头重脚轻,口干,时感恶心欲呕,纳差(食欲减退),失眠,平素二便正常。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黄微腻,脉细数。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白细胞):11.64*10^9/L(正常范围:(4.0-10.0)×10^9个/L),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4%(正常值范围:55%一70%),
胸部CT:右肺上叶后段感染。
CRP(C反应蛋白):40.2mg/L(正常值范围:≤10mg/L)
根据检查,医生得出了诊断结果:
中医诊断:外感发热 少阳证。
西医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及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1
入院后处理
中医辨证为“少阳证”,治疗上予“解表清热,和少阳,清阳明”为法,予小柴胡汤和少阳,处方如下(单位:克):
配合竹叶石膏汤煎汤(清阳明气分之热)做茶饮:
服药后反应:患者未再发热,腰部酸痛、全身多关节隐痛明显减轻,头痛头晕缓解,不再恶心欲呕。
2
2019年1月28日二诊
证见:患者神清,精神状态较前好转,未再发热,咽痛明显,吞咽即疼痛,不敢进食,口干,睡眠好转,盗汗,二便基本正常。舌淡红,边有齿痕,苔黄厚腻,脉细数。
患者发热缓解,为邪气已去,舌苔转黄,咽痛明显,为内有湿浊未尽且有热化之机,予前方小柴胡汤加山豆根、板蓝根、芦根、白茅根清湿热、解邪毒而利咽,芦根兼有利湿之功,使热毒自小便出,再加葛根升清退余热而通经络,处方如下:
患者未再发热,继续配合竹叶石膏汤煎汤1付做茶饮,巩固疗效,患者发热,山豆根、板蓝根、芦根、白茅根皆性寒,故石膏剂量减半,以减轻寒凉之性。处方如下:
服药后反应:咽痛较前好转,口干缓解,扁桃体脓点消退,仍肿胀,可清淡饮食。
3
2019年1月30日,患者出院。
出院证见:患者神清,精神可,未再发热,少许咽部不适,夜间盗汗减轻,无口干,纳可,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滑。
2019-01-28复查血常规已经恢复正常。CRP:13.2mg/L。
2019-01-30 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后段感染较前大部分吸收。
舌像变化
2019.1.25
1
2019.1.27
2
2019.1.28
3
2019.1.30
4
体温变化
血象变化
白细胞下降趋势 |
中性粒细胞 比率下降趋势 |
治疗前后胸部CT对比
2019.1.25
2019.1.30
中医经典经方思维:
患者要求中医治疗,住院全程未使用抗生素,纯中医治疗痊愈。患者邪气克于半表半里,正气胜邪则发热,邪气胜正则寒战,邪气外束则关节隐痛。畏寒、头痛头晕为邪气欲出太阳而未出之征,太阳不得出,故少阳不能完成其枢机之功,在上焦表现为咽痛,中焦表现为恶心呕吐,下焦表现为腰酸痛。邪热内扰故口干失眠。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黄微腻为津液耗灼而化热之兆,脉细数为阳明内热兼津亏之象。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 此为柴胡四证。在临证上只要四证具其一,便可作为少阳证来治,都会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不必悉具。小柴胡汤只有七味药,建中的参姜草枣占了四味,可见少阳病的根源是脾胃虚。柴胡苦平,是疏通剂,透解邪热,疏达经气,疏通半表半里之结滞。半夏和胃降逆,降的是水。黄芩苦寒泄热,降的是火。先建中,再以柴胡疏通表里,夏芩降之,生姜升之,循环便得以恢复。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用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患者病程已有5天,精神疲倦,恶心欲呕吐,脉细数,考虑合并阳明内热津伤,故合用竹叶石膏汤,参《伤寒论》第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方中以竹叶、石膏清肺胃之热,然热则生痰,恐留恋于中,痰不去热终不除,故以半夏辛温体滑之品,化痰逐湿,而通阳明,且其性善散逆气,故又为止呕之圣药,况生姜之辛散,以助半夏之不及,一散一清,邪自不能留恋。人参、甘草、粳米以养胃,麦冬以保肺,此方虽云清热,而却不用苦寒,虽养阴又仍能益气,不伤中和之意耳。从后世的医案看,竹叶石膏汤大多用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患者精神靡,极度消瘦,前人常用“骨瘦如柴",“形销骨立”来描述,但根据我科临床观察对于阳明内热津伤患者亦有不错疗效。此方即白虎人参汤去知母而益半夏、麦冬、竹叶也。病后虚烦少气,为余热未尽,故加麦冬、竹叶于人参、甘草之温中益气药中,以清热生津;加半夏者,痰饮上逆欲呕。病后余热与伏气发温不同,故不用知母以伐少阴。
科室简介
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是重庆市首家中医经典专业临床学科,是医院最具中医特色的科室之一,科室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理论为学术指导思想,对各名中医经验兼容并蓄诊治多种专科疾病。中医经典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中医治疗为主的综合科室,科室拥有一支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医德医风良好的医疗护理团队。科室坚持“中医特色”发展思路,突出中药和各种中医特色疗法的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气氛浓厚。科室始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中医疗法,疗效显著,特色鲜明,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诊室地址:门诊3楼名医馆旁
住院部地址:住院部A幢3楼
科室电话:医生办67063960
护士站67063859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部分稿件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撰文:中医经典科 编辑:鲍佳 审核:任毅
扫码关注
江北区南桥寺院部
地址:江北区盘溪七支路6号
渝中区道门口院部
地址:渝中区道门口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