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药人物】刘圆:扎根高原的民族药学者


她服务民族医药十七年,常年在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条件下开展工作。她建立起青藏高原藏羌彝道地药材保护与繁育基地,开展道地药材种植、炮制工艺、藏羌彝新药研究等。她为民族药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圆:扎根高原的民族药学者  


         

  

51岁的刘圆教授是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民族药品种、品质评价和新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工作,她与民族医药结缘得从2002年说起。


刘圆在西南大学获得生物教育专科、植物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西南民族大学试行“人才引进”,在当年招进的238人中,刘圆是唯一引进的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始终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宗旨,这个平台让刘圆大有用武之地,在民族药领域她一干便是17年。



忙碌的大学老师



在人们的印象中,老师这份工作比较清闲:备好课、上好课,寒暑假学生们放假,老师也跟着一起放假。但刘圆老师的工作却不这样,她总是非常忙碌,高强度的工作使原本应该有的生活时间、娱乐时间没有了。刘圆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尽快把手上的急事做完,能够平躺下来,好好地睡觉”。



是什么原因让刘圆如此匆忙?她一直在不计回报、无怨无悔地服务和奉献于民族医药事业。她多次踏足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她常年扎根于青藏高原。每年的5月~10月,她在青藏高原(四川和青海)、云贵高原走访民族医医疗机构、开展民族医临床常用珍稀濒危药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工作。17年来,她的出差行程已累积超过100万公里。刘圆在藏、羌、彝医药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拥有好口碑。


刘圆获得过“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突出个人”“四川省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她是2016年科技部“服务三区”典型人物,2013年入选首批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计划。


在民族药高等教育工作中,她发起与筹建西南民族大学中药学、药学、藏药学、彝药学等本科专业。 2013年她出版《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2014年出版《民族药材研究综合设计实验教材》,用于西南民族大学中药学(民族药方向)本科专业必修课教材,填补了相关空白。2015年,她主持的“民族药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传承发展高原道地药材




西起喀喇昆仑山,东界横断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北抵祁连山,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海拔高差大,垂直分异明显,几乎涵盖了从高山草甸、草地,到灌丛、针叶林、阔叶林等不同的植被类型。


刘圆带领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创新团队,发扬牦牛精神,执着于青藏高原藏羌彝道地药材的保护与开发,以传承、保护与创新藏羌彝医药为己任,创新性地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推动了青藏高原藏羌彝医药传承与创新。


西南民族大学在四川省红原县建立了青藏高原研究基地。科研工作区域基本上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为平原地区的60%、年平均气温仅为0℃的青藏高原是科研人员忙碌的主战场。


刘圆团队在西南民族大学青藏基地(红原)成立了“青藏高原藏羌彝道地药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中心包括青藏高原药材产地加工和炮制实验室、青藏高原藏羌道地药材产地初检实验室、青藏高原藏羌道地药材多维评价实验室等。已经采集、制作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腊叶标本、药材标本和种子标本20万份,研究开发藏羌彝特色药用植物新资源食品6个。


青藏高原民族医药创新团队逐步建立起藏羌彝医临床常用的大宗植物类药材质量标准;系统传承与创新、综合利用藏羌彝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他们开展藏羌彝医药用植物的化学单体和功能化学成分群及生理活性筛选研究,并研究藏羌彝药材炮制工艺的安全性、科学性、有效性等共性问题。


团队围绕藏羌彝药对难治性疾病的病理机制,探讨藏羌彝药物的作用机制,寻找新的有效药物,利用整体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研究方法进行创新药物研究。系统深入地挖掘藏羌彝医药古籍、民间与临床确实安全有效的经方、验方;系统开发藏羌彝民族民间多用的食补剂、泥敷剂、灰剂、烟剂、香囊剂等特色剂型。



为脱贫提供科技助力



“三区三州“是脱贫攻坚决胜的关键。


2014年,刘圆便开始参与“三区”扶贫工作。她为对口受援的金川县、汶川县、马尔康县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指导,协助受援企业“金川天和药业有限公司”“汶川县上平药材种植有限公司”“马尔康绿业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壤塘县利好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圆满完成“三区”科技人才选派三方协议书中规定的内容。


落实科技部“援青计划”精神,刘圆受托承担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援青高寒典型沙化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和“高寒典型沙化地区中藏药用植物的扩大繁育与生态抚育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他们在四川红原县、青海海晏县两地建立高寒典型沙化地区的中藏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与草、灌木结合,形成“草-药-灌”的经济型沙化治理模式,探索治沙中藏药品种的育苗扩繁技术,并形成规范化的种植技术。


在刘圆的支持下,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起500亩“黄南州尖扎县中藏药材仿野生扩大繁育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开展菊芋、党参、半夏、白芷、防风、丹参、羌活、桔梗、何首乌、板蓝根、秦艽等品种的试种工作,筛选出了菊芋、党参、板蓝根、白芷、防风等适生的中藏药材,开展起仿野生扩大繁育和规范化种植示范。           (黄心)




                           

文字 /  黄心

新媒体编辑 / 黄西


欢迎关注





《中国中医药报》中药产业周刊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