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健康】自测血糖 来看这张时间表


自测血糖讲章法


糖友测血糖,更多的是在家中自我监测,采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手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自测血糖可以帮助糖友更好地了解自身血糖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干预,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和调整。

无论是胰岛素治疗的糖友,还是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友,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毋庸置疑,关键在于监测频率。打胰岛素的糖友一般每天都需要监测血糖;口服降糖药的糖友,自测频率取决于:血糖控制情况;治疗方案;低血糖风险高低;是否需要短期内调整治疗;特殊情形,如突发其他疾病、出现未觉察的低血糖等。

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建议,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次~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7个时间点的血糖(三餐前后和睡前)。

总之,血糖监测对于糖友来说十分必要,但应避免矫枉过正。



餐后2小时血糖 主要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测定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到满2小时为止,不能从吃完饭采开始计时。


睡前血糖 反映胰岛β细胞对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可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及睡前的加餐,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一般睡前血糖如小于6毫摩尔/升,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大于50%,因而低血糖耐受能力较低的糖友(如老年人、并发冠心病者)应加强睡前血糖监测。


凌晨3点血糖 主要用于发现夜间低血糖及鉴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因为夜间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用量过大都可以引起空腹高血糖,这两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截然不同。


测血糖的时间和频率,要根据糖友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自测4次~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


当病情稳定或已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时,可以每周监测1天~2天全天5个~7个时间点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天至少要测血糖5次,血糖达到控制目标后放宽到2次~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糖友,血糖控制达标后每周测血糖2次~4次


有下列7类糖友应加强血糖监测:1.刚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尤其佩戴胰岛素泵者;2.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3.血糖控制不佳者;4.常发生低血糖者;5.刚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者;6.孕妇;7.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特殊情况的糖友。


此外需要注意,糖友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六类情况血糖测不准

临床上常见到一些糖友检测结果不准,无法反映真正的血糖情况。门诊空腹血糖受很多因素影响,下列6类情况都会导致血糖有偏差,需引起糖友关注。


1.检查头天晚上改变了饮食习惯 晚餐吃大量油腻食物、进餐时间过晚、睡前加餐过多等会引起第二天的血糖检测值偏高;晚餐主食吃的少、大量饮酒等则会引起检测值偏低。为真实地反映空腹血糖,建议糖友头天晚餐维持日常状态。


2.抽血时间过晚 测空腹血糖最好在上午8点之前,之后的升糖激素分泌逐渐增多,即使不吃饭,血糖也会随之上升。

3.情绪失调、睡眠缺乏 情绪紧张、焦虑、兴奋等均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升高血糖。研究发现,睡眠缺乏也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引起血糖升高。


4.抽血前运动 早上检测空腹血糖应在未晨练的情况下进行,也不宜长时间走路去医院。2型糖友运动易引起血糖降低或反应性升高。由于体内没有足够的胰岛素,1型糖友运动易引起血糖升高。

5.各种应激状态 寒冷、过度疲劳、感冒、发热、腹泻及各种急性感染或外伤等应激情况下,体内对抗胰岛素的升糖激素(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等)会分泌增多,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6.其他情况 女性月经期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影响血糖波动,应尽量避开此时段检测空腹血糖。另外,合并某些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使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激动剂、噻嗪类利尿剂、利福平、糖皮质激素等情况都有可能影响血糖检测的真实水平,检测前需跟医生沟通,避免影响诊疗。

来源:全国卫生12320



您的健康顾问

健康知识咨询

政策法规咨询

专家在线咨询

心理咨询

预约挂号

戒烟干预

医疗投诉举报




12320




微信:sxws12320

微博:@陕西卫生计生12320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