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深度报告】医疗信息化行业正赶上绝佳的投资机会

分级诊疗推出的现实背景在于看病难和看病贵等医疗问题,从政策推出的节奏和力度来看,未来  2-3年内分级诊疗带来医疗资源下沉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政策倒逼不能是一厢情愿,全科医生的培养以及医疗信息化的搭建是实现基层首诊的关键。


本月,中信建投推出了关于分级诊疗的系列报告,动脉网(公众号:vcbeat)精选其中的核心内容,将从9大方向,重点探讨分级诊疗趋势下的医疗信息化的投资机会。本报告为第一篇,后面陆续会从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第三方诊断、基层医院建设等其他分级诊疗推动下受益的细分领域来对整个行业进行梳理。



1信息化是推进分级诊疗关键要素之一



2014年我国65岁以上总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0%,且预计到2020年占比将达到20%以上,未来10年将是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的过程,同时伴随着消费能力、意识的提升,民众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正在迅速提升中。从供给侧来看,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分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两大类,2015年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每百万人基层医疗机构的拥有数量是医院的 34倍,但前者只占到整体诊疗人次的56%,带来的现实问题是医院作为大家就医的首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由此产生。




2015年9月国务院发文《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面部署分级诊疗的开始,目标到 2017年分级诊疗体系逐渐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具体指标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 10%以上等方面。现实数据与目前存在较大差距,可以预计的是未来1-2年各地将出台相关细则,推动分级诊疗的进一步落地。


政策倒逼不能是一厢情愿,全科医生的培养以及医疗信息化的完善升级是推进分级诊疗的两大关键因素,前者涉及更多的是体制内的教育建设问题,后者则意味着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医疗信息化本身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2009年新医改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我国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同时还将完善医疗管理、运行、投入、价格形成、监管、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律制度八大体制机制,简称为新医改的“四梁八柱”)提出医疗信息化作为支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之一,地方政府的投入使得以卫宁健康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站在这个时点关注的原因:

1、从产业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仍处于景气上升阶段,同时反映在各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上;

2、分级诊疗为代表的医疗改革政策正在加速行业的发展,行业整体证券化率不断提升,同时伴随着行业的整合;

3、相关政策的明晰使得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甲方,市场蛋糕变大的同时也带来了医疗信息化公司商业模式的衍生。



产业的发展阶段来看,从业内公认的医疗信息化进程来看,共分成三个阶段: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及临床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2、区域医疗信息系统;

3、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


按照信息系统满足的需求方来看,阶段 1满足的是医院管理需求,带来的是管理效率行业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阶段 2实现的是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涉及的功能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等,推动者往往是地方政府或者医联体的牵头方,阶段3满足的是个体的健康管理的需求,每一阶段的发展需要以上一阶段为基石,目前国内仍处于阶段1向阶段2的过度过程中,部分发达城市发展较快。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在国内的部署渗透率较高,对于三级医院基本部署完毕。目前,医疗信息化正在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CIS)向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过渡中,前者以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为代表的子系统是后者的基础,两者的发展将是未来几年医疗信息化的关键。



从定义上看,区域医疗信息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标准化建设成果和互通共享基础上,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卫生管理机构、患者、医疗支付方以及医药产品供应商等机构提供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传递卫生行业数据的业务和技术平台,以支持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以及卫生行政管理的工作过程,具体的功能及子系统如下图所示。目前行业渗透率不足30%,未来还有长足的发展空间。



从定义中可以发现,区域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分成三方面,一、对于医院而言,能让医生在进行诊断时能正确的知道病人就诊的时间、地点和医疗结果,这样能使得医生的诊断变得更加的精准,治疗能更加的有效;二、对于患者而言,可以实现及时的反馈咨询,进行远程会诊等;三、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可以更好的协调医疗卫生资源,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医疗浪费,进而能强化医疗服务的行为和质量,最终完善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等的最大化。



2四大方向推动信息化进一步发展



在医疗信息化由基层到区域再到国家层次的发展历程中,顶层制度设计关于落地的节奏和方向,目前“4631-2工程”是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基础。如图所示,“4”代表 4级卫生信息平台,分别是:国家级人口健康管理平台,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地市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及区县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6”代表6项业务应用,分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3”代表3个基础数据库,分别是: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1”代表1个融合网络,即人口健康统一网络;最后一个“2”是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整体上通过依托中西医协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系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家卫生计生资源体系。




回到行业的核心驱动来看,考虑到医疗服务本身的准公共用品属性,医疗改革的深化推进将是现阶段医疗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另外信息系统及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对于医院效率、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也是带动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之一。


基于上述论断,我们认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业带来的民营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分级诊疗带来的基层医院信息系统的普及建设和全面升级、行业进一步发展带来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普及以及信息技术提升带来的原有系统改造升级将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四个核心驱动力。



3民营医疗力量崛起,相对不差钱的群体



人口老龄程度的进一步加速深化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以及非市场竞争带来的低质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使得政府现阶段十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业,最近 3年我们也看到二级市场上大量标的进入医疗服务业,目前来看,政府的目标是希望民营资本能提供整体医疗服务市场30%的服务量。




近期公布的2015年卫生公报显示,2015年全年民营医院诊疗人次仅为5.7亿次,与公立医院27.1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实现既定目标,一方面是民营医院床位数及机构数量上的增加,一方面是病床使用率的提升(民营医院仅为 62.8%),前者相对应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新增需求;后者也同样需要通过增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来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同时考虑到民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支付方是社会资本,在行业证券化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资本的加入使得民营医院属于相对不差钱的群体,医疗信息化建设又添助力。



4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永远在路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永远在路上,即使以信息化建设相对完善的上海为例,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乎没有大的投入,信息管理系统简单,运作不正常,没有与大医院信息联网,同时大医院与基层医院没有建设相对统一的软件管理模块和信息化互通平台,因此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影响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


从全国层面来看,我们看到过去几年无论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床位数还是诊疗人次都没有明显提高,但我们看到去年开始从政策上看国家在全面部署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目标模式下,对应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发展有望提速。




5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下一轮增长引擎



国家大力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本质上是在政府推动下,形成以分级诊疗制度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体系。整体上判断,未来几年,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将是医疗信息化细分行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包括区域影像、区域心电、区域临床检验、区域 HIS、区域病理、远程会诊等系统。


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发达城市诸如上海、浙江等地整体建设速度较快,行业整体渗透率不到30%,制约其他区域发展的原因:


一、建设主体的混乱带来权责的不明晰,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医联体下以当地人民医院为主体提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建议,另外一种是以地方政府牵头并投入建设;


二、建设资金的缺乏,也是整体行业发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最新绵阳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为例,整体预算接近5000万元,因而行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我们也看到诸如PPP的模式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医疗IT企业通过获取区域信息平台的运营权限,基于此寻求多种盈利模式变现,和政府共同投资进行项目建设;


三、安全、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的缺乏,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在信息安全的前提之下实现的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因而从制度上进行隐私的保护尤为重要。




6需求升级下的产品更新换代



信息软件产品在需求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产品周期也将缩短,随着国家对于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断推进,原有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也将无法满足上述系统的搭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也将开展新一轮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对于先前布局的软件企业而言,在保持研发能力的同时,增量的需求也将率先受益。



7景气周期下谁的地盘谁做主



在四大方向的推动下,行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同时佐证的是行业龙头企业卫宁健康、东软集团医疗信息化收入过去 5年仍保持高速增长,毛利率稳定在高位,随着新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行业有望迎来新的一轮景气周期。



参考IDC的数据,2016年医疗信息化产业规模有望突破300亿元,未来3年行业复合增速仍将保持在15%以上,按照国家卫计委“46312规划”的顶层设计以及地方政策的逐步落地,民营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基层医院信息系统的普及建设和全面升级、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普及将是行业内部增速更快的细分领域。



目前来看,行业集中度仍比较低,行业龙头东软集团市占率仅为5%左右,伴随着政策的不断推动落地,龙头企业明显受益,区域性的医疗信息系统服务商在证券化的同时也有望在资本的推动下加快行业内部的整合。



8商业模式衍生的一些曙光



6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将医疗大数据正式纳入国家发展,并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一、夯实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基础;二、全面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三、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四、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保障体系建设。


此次政策的出台和具体细则逐渐落地将加速医疗大数据产业的形成,简单判断,医疗大数据变现潜在的市场规模将远超千亿元,医疗大数据的付费方可以是保险公司,用于提高保险精算能力,减低赔付成本;可以是药厂,实现用户的精准营销;可以是政府,进行更准确的医保控费;可以是个人,更好的实现健康管理。



以创业软件为代表的医疗信息软件公司以 PPP模式参与到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系统的搭建过程中,谋求的也正是后续数据运营带来的衍生空间,医疗大数据行业起步的首先是数据的搜集,以三级医院为代表的医院体系拥有非常丰富的数据资源,医疗信息化厂商凭借天然的渠道优势有望实现业务上的转型,但产业化的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存储、安全以及信息孤岛等问题值得去探讨和解决。



9投资方向和机会预判——大有可为



医疗信息化本身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本周关注的视角基于过去一年来以分级诊疗为主的医疗改革政策的大力推进,行业正在发生如下变化,也是我们这个时点关注的原因:


1、政策倒逼的医疗改革不能是一厢情愿,医疗化建设如同全科医生培养一样是医疗资源下沉的关键供给要素之一;


2、明确的政策目标意味着行业投入的加快,以EMR为主的临床信息系统以及区域信息系统建设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信息化建设的主题;


3、近期《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表明医疗大数据产业上升至国家层面,同时也意味着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潜在付费方不仅仅是政府或者医院,也可以是保险、药厂、个人等,市场蛋糕变大的同时也带来了商业模式的衍生,当然数据标准和整合问题不容忽视;


4、基于3)的论断,医疗 IT系统提供商向数据运营商转变的过程中行业的横向整合有望加快,区域不均等发展下,卡位优势非常重要,基于过去 1年行业证券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资本推动下行业集中度提升又添动力。


参考 IDC的数据统计,2016年医疗信息化行业有望突破300亿元,未来三年CAGR保持在15%以上,其中民营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将是弹性更大的子领域,相关公司的布局也将明显受益。


本文来源于中信建投


    实力招商


    辛伐他汀滴丸——医保农合,基药目录剂型独家,优质高效裕康医药代理

    裕康医药
    yukangyiyao2015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体验快速浏览全国最新招标采购信息,一触即得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