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乐晴智库精选(lqzk767))
中国已成全球制药大国,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制药工业是国家战略支柱行业之一,其工业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制药产业真正起步于本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使用传统工艺到大规模运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驶入了快速发 展通道。国内医药制造工业收入从1999年的 1324 亿元,快速增长到了2010 年的10169亿元,年复合增速达22.6%。
截至 2016 年底中国医药工业收入已达 28062 亿元,2010-2016年复合增速达 18.4%,远超全球医药行业平均增速。
据 IMS 数据库统计,2010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位列全球第三,占比约 8%,仅次于美 国市场的40%和日本市场的 9%。
随着以中国、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崛起,以及政府在卫生健康产业上加大投入等有利因素驱动,以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医药市场正快速扩容。
据统计预测,2019 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占全球份额比例将达到 14%,仅次 于美国38%的占比,接近欧洲五国家合计。
人才引进+科技进步,奠定创新药大国崛起基础
多批次人才引进项目实施,奠定创新药大国崛起的智力基础
同仿制药的开发相比,创新药的研发更需要全球一流人才作为支撑。国内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创业环境的改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端留学人才归国。
国家各部委以及地方政府推出了多个人才计划,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杰青”和“优青”,教育部的“长江学者”、 “青年长江学者”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中组部的“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 和“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的“万人计划”和“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科院的“百 人计划”,中国农科院的“青年英才计划”,人社部的“百千万人才工程”以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的“香江学者计划”等,同时各省市还有各类人才计划。
以中组部“千人计划”为代表的各类人才计划为中国引进了一大批国际顶尖的研发人才,叠加近年来国内教育水平提高,硕士及以上毕业生人数年创新高,中国高端人才储备加强,为国内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持久智力保障。
人才计划的实施,使中国诞生了如百济神州、君实生物和信达生物等一大批创新药企业,中国制药正向创新大国崛起。
本文完整报告下载地址: www.767stock.com(乐晴智库网站)
生命科学论文位居全球第二,奠定创新药大国的科技基础
2012-2016 年,中国的 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量为 124.5 万篇,仅次于美国。生 命科学领域的论文发表数也水涨船高,居世界第 2 位。
同期,中国在基于SCI 数据库设计的 含金量更高的统计指标数据库——ESI(基础科学指标库)评价体系中前进更快:近 5 年入围ESI高被引论文的数量约为上个5年的2.5倍。
而在过去20年间,ES“I 高被引作者”中, 中国作者的数量从1996年的3位增加到2006年的7位,再到2016年的170多位。这些 数据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巨大进步,为医药研发应用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中国创新已崭露头角,中国正向创新药大国崛起
站在巨人的肩膀,国内新药研发崭露头角
国内医药工业大致经历了“缺医少药”、仿制药黄金发展十年、创新药崭露头角三个阶 段。在最近10年,国内医药工业已经开始逐步注重创新药的研发与投入。
研发费用的快速增长是国内药企开始注重创新药研发的最明显表现。
国内主流药企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已经逐步提高到 5%以上,而恒瑞医药与复星医药占比已经超过10%。
经过多年的积累,A股上市公司中已经出现少数以恒瑞医药为首的一流研发型药企,在创新药研发品种数量上已经逐步与国内其他药企拉开差距;国内多家二线研发型药企业在奋 起直追,在化药与生物药领域各有所长。
虽然与欧美差距仍然很大,但部分有实力公司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以埃克替尼、阿帕替尼为代表的部分创新产品已经获批上市销售。
从 2008 年至今,已有9个拥有较高原创度的新药在国内上市。
数量:国内新药申报数量大幅增加
从国内新药申报情况看,国内创新药正处于发展的初期,获批品种还相对较少,但申报的品种数量在逐步的增加。目前每年新申报的国产新药IND数量已经达到300个以上,这些申报的品种预计将于 3-5 年以后将逐步获批上市。
根据2011-2016年的CFDA年度审评报告,国内新药 IND(2007 版化药注册分类 1、2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申请)数量正逐步增加,近4年均超过 300 件/年,其中约 2/3 是国内企业申报,国际多中心申请约占 1/3;
2016 年,CFDA 受理 455 件 IND 申请,为历年最高水平,其中国内 316 件,国际申请 139 件,国产申报的 IND 的适应症分布主要还是以抗肿瘤为主,其他领域相比则少很多。
质量:国内新药研发开始向海外授权
从国内创新药的质量角度分析,创新药质量正逐步提高,国内创新药正由初级阶段的“me-too”类药物正走向更高级的“me-better”。
近两年已经有多个国内药企研发创新药品 种顺利转让给跨国医药巨头,甚至有国外药企放弃自主研发品种而选择国内创新药品种。
创新药多个领域中国与国际差距缩小,细胞治疗等已有赶超趋势
总体来讲,我国创新药研发水平距发达国家有 20 年左右的差距,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历史积累不足。
通过多年人才引进和技术突破,中国在创新药研发多个领域已与发达国家缩小了差距,以恒瑞为例,恒瑞的研发进度与海外医药巨头在某些品种上的研发进度 仅差几年左右的时间,甚至同步。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新型生物药方面,中国研发水平距离发达国家差距仅有 5 年左右。 主要由于这些药物的应用层面突破发生在近些年,国外积累起步仅比国内早若干年时间。
在以细胞治疗为代表的最前沿创新药领域,中国药企展现出了后发优势,在某些指标甚至已经超越海外对标公司。
比如金斯瑞生物科技的 BCMA 靶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 CAR-T疗法,临床病人数和试验结果均是世界第一,今年更有美国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专程前往中国 接受治疗的案例。
总之,中国在人才引进和科技突破的背景下,新药研发实力已与发达国家差距正逐步缩小,正在向创新药大国崛起。特别是在以细胞治疗为代表的最前沿创新药领域,中国企业展现出了后发优势,已有赶超发达国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