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西医的一个病名,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临床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或者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治疗。西医科学认为抑郁症与某些特定的神经递质含量过低有密切关系,例如5羟色胺,所以药物作用的机理总是试图提高这些神经递质的含量。从已经明确的这两类药物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以及治疗后的效果看,不理想!并且从用药人群看,毫不讳言,存在扩大诊断标准,滥用抗抑郁药的情况。
中医临床多见的已诊断为“抑郁症”患者多是睡眠严重障碍,西药的镇静类药物基本没什么效果的情况。
早在金元时代,中医已将“郁证”作为一个单独病证来论述。朱丹溪提出了“气、血、痰、火、湿、食”的六郁学说。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 郁证》曰“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
内经思想“司外揣内,司内揣外”,《丹溪心法》言“有诸内者,必形诸于外。”体内的一切变化,必然有相应的征象显示于外,不光是人的形容气色也包括精神状态。所以无论西医的抗抑郁是通过提高某些神经递质的含量,和中医从六郁论治,我们都可以认识到抑郁症不仅仅是“精神病”,更是“物质病”,或者说是“垃圾病”。
中医对于郁证,虽然从五脏论治还是从精神情志论治各有说法。但是情志离不开五脏,喜(心)、怒(肝)、思(脾)、忧(肺)、恐(肾)由各脏所主,在黄帝内经就有论述,并且五脏之间的相互生克制化关系密切。在治疗上也离不开调节气血通畅,解决风火痰瘀搏结的问题。
尽管中医对于“郁证”有丰富的理论,也有有效的办法。但是治疗效果也并不尽人意。所谓“治病先治心”,如何调节好患者的思想情绪实在是个很大的难题。
相对于“抑郁症”,中医的“郁证”范畴要大得多。仅从肝气郁结来说,“肝为将军之官,刚正不阿”,现在“刚正不阿”的气息似乎很少能感受到了,表面上的能忍能受,内心却是无比煎熬。这样的煎熬,用中医术语来说最终结果是“阴阳气不相顺接”,各种坏病或许就或迟或早的发生!
“气、血、痰、火、湿、食”郁,外感六淫邪气,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有些可以避免,有些无法避免。人永远也玩不转这个世界,尽量地保持“内心安和”实在是“养命”的方法了。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丰子恺妙语感觉不为物所扰,加一句“不贪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