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改革】药价改革大半年后,部分血液制品价格上涨150%


从2015年6月1日,国家放开血制品最高零售价限制开始,血制品进入“量价齐升”的阶段。尤其到了2016年1月,血液制品价格已有大幅调高,小制品调高幅度尤为惊人。

 

根据方正证券的研报,药价改革后,不少血液制品价格出现上涨,特别是部分小品种上,比如,纤维蛋白原调高150%左右,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免)调高70%左右。另外一个有涨价的血液制品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静丙),西南证券列举数据称,静丙出厂价同比涨幅约10%-20%。不过,血液制品的最大品种,即人血白蛋白由于进口产品较多,价格基本上稳定。

 

长期以来,血制品都是国内药品行业中最受追捧的领域。西南证券信息显示,2010年,卫生部测算中国采浆量需求约8000吨,预计目前的采浆量需求超过12000吨。但2014年采浆量约为5700吨,存在巨大供需缺口。美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VIII的人均消费量分别是中国的2.5倍、15.8倍和15.9倍。

 

过去几年,中国血制品行业受制于最高零售价管制、浆站审批审慎及营养费上升,发展缓慢。“由于血浆源有限,各省份对浆站的审批格外谨慎,要想通过扩大产能来增加利润,不断收购血浆站是血制品企业唯一可行的办法,各大上市公司围绕着血浆站的收购已呈白热化。”一位曾在血制品行业工作的管理人员对财新记者表示。

 

并购曾集中发生。2012年起,博雅生物收购浙江海康部分股权、天坛生物收购成都蓉生、沃森生物收购河北大安制药有限公司、上海莱士收购邦和药业、中国生物收购贵阳黔峰和西安回天、人幅医药收购武汉中原瑞德等。

 

基于中国血制品供需失衡严重,而价格又受管制,黑市倒卖、价格倒挂等现象普遍,血制品涨价有客观需求。前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十二五倍增”计划,推动血液制品供应量比“十一五”末增加一倍,以解决血制品行业供不应求现象。

 

自倍增计划推出后,广东、四川、湖北、河南、重庆、江西等地陆续有新建浆站获批,行业回暖趋势明显。西南证券报告指出,估计2015年年底,国内获批浆站累计总数达到200余个,相比2013年新增了40余个。供不应求下增加浆站供给是大势所趋,在提价预期下各血制品企业亦积极寻求新设浆站审批,未来几年或将步入浆站审批高峰期。

 

血制品政策继续放宽。献浆员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以往政策规定55岁之后就不能再献浆。每年都有一批超龄的老年人退出献浆员队伍。2015年下半年,这一年龄限制放宽到60岁。这就意味着,2016年不仅不会有超龄人员退出献浆员队伍,还会有56-60岁的旧献浆员重新加入。

 

“血制品一直是稀缺医疗资源,现在价格、浆站和献浆员政策条件的放宽,将有利于提高增量。”上述曾在血制品行业工作的管理人员表示,但血制品价格被抑制已久,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且血制品是刚性需求。“产量增长仍无法缓冲价格增长的速度,未来三到五年,血制品价格都会持续上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