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安徽医改主动出击重点改革领域 挤掉药价“虚高”水分


源自:安徽日报


作为首批4个试点省之一,安徽省今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药品耗材带量采购等重点改革领域主动出击。

患者就医减负,医护技术增值,就医趋于有序

——以“患者就医负担不增加,医务人员收入不减少”为原则,取消药品加成、减低检查费用,同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医生看病的时间长了,药也便宜了。”谈起新医改,家住合肥国际花都小区的顾阿姨有两点切身感受。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需要长期服药,“原来购买的降压药每盒38元,现在只要32.3元。一个月下来,药费总支出能省下两三百元。 ”

今年4月1日,安徽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省100所城市公立医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带量采购药品耗材“三同步”,城市大医院同步实施限时限号等改革举措。“患者就医负担不增加,医务人员收入不减少是本次改革的原则。取消药品加成、降低高值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的同时,同步适度提高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 ”该省卫计委政策法规处处长谢瑞瑾说。

根据全省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运行一个月情况分析报告,门急诊、住院次均药品费同比下降3.3%和9.8%;医院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6.7%;药占比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 “这表明,改革有效分流了就诊人群,降低了患者就医费用,并使医院收入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体现了改革政策设计的预期。”该省卫计委主任于德志表示,“这些变化是初步的和单方面的,还需要在下一步综合改革的持续推进中进一步强化。 ”

“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是群众的就医之“痛”。对城市大医院实行“限时限号”,目的在于通过形成“倒逼”之势,引导患者首诊在基层、小病在基层。各医院通过采取动态调配各诊区诊疗力量、错峰排班、优化诊疗流程等办法,顺利实现平稳过渡。

统计显示,改革的当月,参与改革的17家省属医院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增速分别下降18.6%和7.6%。

“当然,光靠‘堵’是行不通的,还必须以市场规律逐步影响患者就医习惯。同时,加快帮助基层医疗机构迅速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患者在基层能看好病。 ”谢瑞瑾表示,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历史的“欠账”要一步步来纠正,“只要方向正确,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

医联体“遍地开花”,探路分级诊疗

——大医院“牵手”小医院,坚持协同服务与利益共享结合,年内完成分级诊疗体系布局

首个肿瘤医联体、首个中医医联体、首个有隶属关系的紧密型城市医联体……今年以来,安徽省医联体建设以“遍地开花”的节奏明显加速。从省到市、再到县,各层级医疗机构纷纷尝试各种形式的合作,大胆探路分级诊疗。

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久治不愈”的痼疾中,患者的不合理流动是主要症结,“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在无序就医的秩序下,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再丰富,也难以消化巨量的患者群体。 ”该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处长陈建中认为,通过大医院带动中小医院发展的医联体,为均衡和优化利用医疗资源、引导患者有序就医,提供了重要路径和可能的探索。

“有效激发动力是关键。 ”省中医院门诊部负责人盛炎炎说,“以往,也会通过对口帮扶、远程诊疗等形式与基层医院进行合作,但由于未能建立共赢共享机制,大医院往往搭起‘架子’应付任务,帮扶工作难免流于表面文章。 ”

今年6月,安徽省出台《关于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协同服务与利益共享结合”基本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分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在盛炎炎看来,这是最大的一个政策激励,“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可以探索更灵活的合作方式,实现共赢。有了这一内生动力,医联体之间的技术支持、资源共享等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

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社区卫服中心接受省中医院的帮扶已有3年多,目前双方正在商谈开展更密切的合作。 “两名专家长期坐诊社区,帮助我们培养了稳定的患者群,患者转诊有‘绿色通道’,十分方便。如今,我们的月门诊量已从2012年的3.6万人次增至2014年的5.8万人次,医疗收入也从30万元猛增至240万元。 ”主任周明明说。

“今年,每所省级医院平均要与3所县级医院、4个以上社区卫服中心建立医联体,每所市级医院至少要与1所县级医院、5个社区卫服中心建立医联体,每所县级医院要联合3所至5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服中心,建立县域医联体,形成更加紧密协同服务关系。 ”陈建中说。

今年底,安徽省将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6种常见病种的分级诊疗,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在合肥,目前已有超过40家的社区卫服中心加入医联体,年底前,全市50家社区卫服中心及市属县级医院,都将与省市三级医院建立医联体。

破除阻力啃“硬骨头”,挤掉药价虚高“水分”

——全省组成17个带量采购单元,质量优先、阳光操作,逐步斩断“以药养医”生态链条

4月初,宣城市以“两步走”战略,稳步启动药品带量采购工作。 “第一阶段先组建两个市、县级采购联合体。充分总结经验后,再向全市铺开。 ”宣城市副市长黄敏说。目前,该市共组建5个带量采购联合体,确定药品采购计划量6.5亿元。截至6月底,各采购联合体目录遴选制定、配送企业比武、合同签订等均已完成,其中大部分实现了网上采购。

“在‘以药养医’的旧体制下,高定价、高回扣、大处方等不正之风盛行,加重了百姓看病负担。降低药品价格,是广大群众的期盼,是打破‘以药养医’旧体制的重要手段。 ”省医改办负责人说。在目前实行的“省级招标、确定医保支付价”基础上,安徽省把16个地市和十几家省级医院组成17个带量采购单元,通过带量采购把药品和耗材的价格压下来,医保支付价和带量采购价格之间的价差,将用于医院的建设发展。

今年3月初,蚌埠市94家公立医疗机构共同组成药品带量采购联合体,蚌埠也因此成为安徽首个进行药品带量采购的城市。 “招标公告公布后,曾遇到部分药企串标,并集体抵制药品降价等阻力,但最终还是得到顺利推进,基本达成预期目标。 ”该市卫计委主任刘雪洁说。在当次采购中,全市单品种带量询价采购有21种药品中标,药价降幅达到预期的25%;打包竞争性磋商采购涉及药品2619种,平均降价17.24%,两项采购合计节约资金1亿元以上,中标企业集中度也大幅提高。

“改革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没有现成模式照搬照套,遇到阻力是正常的,应正确看待改革中遇到的阻力。只有通过多次、长期、反复的博弈,才能挤出药品价格虚高水分,促进药价回归理性。 ”省医改办负责人表示。

目前,全省省属医院药品带量采购联合体已完成10个单品种注射剂带量采购,降价幅度5%至20%。蚌埠、马鞍山、芜湖、宣城4个市完成药品联合带量采购,池州、滁州市等采购工作基本完成,其余各市均已完成药品联合带量采购价格谈判。此外,高值医用耗材全部实行网上集中交易,截至6月15日,全省112家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金额已达1.7亿多元。

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医改不管怎么改,评价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百姓有没有受益。只有让民众拥有更多获得感,才能让民意与改革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形成助推改革的更大动力。

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是老百姓的心头之“痛”。自2009年启动基层医改,到今年全面实施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安徽医改已走过6个年头。 6年来,该省以破除“以药养医”为着力点,以稳扎稳打的节奏,在一些关键环节、关键问题上取得有益经验,百姓受益良多。但不可否认的是,药价虚高、过度医疗、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仍一定程度存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在城市大医院仍未有效缓解,改革成效距离百姓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待解决。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改革就是要为百姓解决难题,让百姓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中不断得到实惠,这是人民群众支持改革的基本前提。凡是能解决问题的改革,人民群众肯定会支持。

国家决定把安徽作为综合医改4个试点省之一,既是一份信任,更是一种责任。各地各部门必须认清使命所在、责任所系,以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精神做好试点工作。

要准确把握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坚持围绕公益方向抓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围绕三医联动抓改革,更好发挥组合叠加效应,围绕问题导向抓改革,更好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到2017年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重点工作和任务,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因为改革,所以获得;为了获得,所以改革。只要我们凝心聚力,拿出足够的勇气和智慧,顾全大局,科学推进,就一定能收获医改的“健康红利”。

公告声明:文章转自其他媒体平台,其言论和本平台无关

医药资讯,做最全面的医药资讯平台

洽谈微信:yyzxnet

投稿:176005007@qq.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下一篇文章:《【医药代表问答平台】》




这么美的二维码~赶紧长按识别下吧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