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中“国老”,甘草是也。甘草,味甘,就像是甜蜜中带着苦涩的失落。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众方剂中,用得最多的一味药就是甘草了。就连医圣都这般钟爱甘草,那它享有“国老”之美称,也真正是实至名归,但甘草到底有哪些作用呢?现在我们就来见分晓!
甘草,古称“国老”,业界常将其功用简化为“调和诸药”。其实甘草的应用十分广泛。据统计,仲景用甘草方计124方(《伤寒论》70方,《金匮要略》54方)。其中以甘草为君的方有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甘草泻心汤、炙甘草汤、甘草附子汤等10方,以甘草为臣的方有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茯苓甘草汤、桔梗汤、栀子甘草豉汤等11方。可见甘草之功绝非仅“调和诸药”而已,作为君药或臣药自有其独特功效,不可等闲视之。归纳起来主要有:
和中补虚。如甘草泻心汤,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补中以治本,芩、连、姜、夏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以治痞。
用芍药甘草汤治伤寒汗出伤阴出现脚挛急之症,酸甘化阴,柔筋缓急。
甘草桔梗汤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为后世治疗咽喉肿痛方之鼻祖。《金匮要略》中之升麻鳖甲汤重用甘草二两,治阳毒发斑,咽喉痛等。据《本草要略》载甘草“生用性寒,能泻胃火,解热毒,诸痛疽疮疡,红肿而未溃者宜用”。
《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外感病出现脉结代,系外邪累及心,用炙甘草汤治,屡试不爽。清·喻嘉言:“炙甘草汤,仲景伤寒门治邪虚多、脉结代之圣方也。”方取炙甘草为君,有补气复脉之功,故此方又名“复脉汤”。
现代的岳美中先生云:“仲景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为名,显然是以甘草为君。乃后世各注家都不深究仲景制方之旨,意退甘草于附庸地位……不知甘草具‘通经脉,利血气’之功能,载在陶弘景《名医别录》。”可见炙甘草汤立意甚深,气血、阴阳两顾,取阳生阴长之意,通阳复脉,滋阴养血,故功效卓著。
用甘草治咳嗽。如甘草干姜汤治“肺痿,吐涎沫”,麦门冬汤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邪热壅肺,咳逆气急,小青龙汤治外寒内饮之咳喘,麻黄汤治太阳伤寒表实之咳喘等。后世有《局方》之三拗汤、二陈汤,《温病条辨》之桑菊饮、沙参麦冬汤等,皆为仲景之绪余。现代实验研究证实,甘草中含有甘草次酸、甘草黄酮,均有镇咳化痰作用。
广告:
“鸿翔中药”,始于1981,地道,厚道!
图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