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产业聚焦】专家呼吁:中药应列“菌物药”分支


•菌物药成分特殊,体现出不同于植物药的特征,且大部分未经研究,是结构新颖活性化合物的源泉,菌物药列为中药独立分支,将有利于推动对菌物药的系统研究,并逐渐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


•菌物在经济发展及人类健康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将菌物药列为中药独立分支,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可在精准扶贫及供给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对有毒药用菌研究较少,该类菌物药对疑难杂症常具有良好的治疗潜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系统研究。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药科大学9月20日在南京召开菌物药列为中药独立分支专家论证会,对菌物药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以及进行独立分支的科学和经济价值进行了深入研讨。


菌物与动物、植物有别
在生物分类学发展史上,菌物曾分别被归为植物界、原生生物界,而随着当代主流的生物五界分类系统的确立,菌物界与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分别独立成界。

中国中药协会起草的关于菌物类药物独立分支的论证报告中介绍,菌物与动物、植物有着根本性的差别。如菌物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细胞壁组成为甲壳质,而植物主要为纤维素,其储存的为糖原,而植物储存淀粉。菌物与动物的区别在于,菌物主要为腐生或寄生,而动物为异养摄生或异养摄食;菌物为细胞外消化,而动物为细胞内消化。

鉴于这种巨大差异,与会专家认为中药应与时俱进,进行科学分支,推动菌物药从过去的植物药中分离,加强研究和推广。对菌物药概念,专家们基本认同:以菌物(真菌、黏菌、卵菌)本身(菌丝、子实体及其发酵产物),或其代谢产物,或以菌物转化修饰加工所获得的活性成分为主要成分的,具有治疗或保健作用的健康产品。


药用和保健价值独特


菌物类中药古来常归入“本草”一类,后经逐渐演变为“芝草”,古籍中不乏“芝”的食药用物品。《本草纲目》就记述了约200种的菌类中药。目前我国传统药用及研究报道具有药效的菌物有500种左右,具有相当规模和开发潜力。


药用菌物资源是天然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库。国外学者早在100多年前便发现抗生素、真菌多糖等多种成分对抗肿瘤抗菌等有良好的生理活性,自此掀起药用真菌研究热潮。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对麦角、灵芝、蜜环菌、亮菌、冬虫夏草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先后开发出云芝、猴头菇、冬虫夏草等多种制剂产品,并应用于医疗临床。从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中寻找有显著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已经成为创制新药的重要途径,利用这些分子资源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是药学领域的重大课题。

近40年来,随着发酵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利用液体发酵、固体培养方式,生产药用真菌菌丝体,制药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菌丝体的培养周期短,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目前猴头菌、蜜环菌、亮菌、云芝、树舌、安络小皮伞、槐耳、麦角菌、冬虫夏草等药用真菌已有较完整的发酵生产工艺,制剂大量投入医药市场,如蜜环菌片、云芝肝泰、槐耳的液体和固体发酵菌质等药品。

菌物同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已成为目前保健品开发的首选原料。一些药用真菌中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猪肉、面粉等。值得一提的是,菌类中氨基酸组成种类齐全,含量丰富。菌类中所含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菌类中几乎不含胆固醇,含有丰富的类甾醇,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多数菌类维生素含量明显高于蔬菜,且含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菌物药的特有功效是亚健康人群和疾病治疗所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开发转化潜力巨大
菌物具有种类多、化学成分多样,生产方式及药用方式多样,菌物营养来源及生理代谢多样,菌物资源再生性强的显著特点。

菌物(真菌)种类数以百万计,多于植物的30余万种、动物的100余万种。作为生物界的有机分子库,菌物药中所含化学成分众多,生物活性多样。其中具有多种特异性结构成分,是化学合成难以实现的。

药用真菌的生产方式与药用方式均较多,如中医传统的应用采集野生与人工培育的子实体、菌核、菌丝体等入药,其药源来自野生采集和人工培养,属农业型生产。另有以“固体发酵和新型固体发酵工程”生产的各种菌质入药,真菌可有多种方式生产不同品种供药用,这是药用动、植物所无法比拟的。更要特别指出的是,只有真菌才可能与其他生物(动、植物)间进行有机结合(发酵)从而可能产生新的成分与功能,即以药用菌为发酵菌种,易于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工业化生产。

由于菌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只能吸收外源有机物作为营养来源。菌物能够利用许多种类的碳源,一些无机营养元素,如磷、钾、镁、硫、铁及微量元素等,以及维生素、生长因子等其他特殊的有机化合物。与其他生物相比,菌类对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利用和分解能力都很强。这说明菌物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生物代谢与转化的工具,用于药物的开发。

同时,菌物资源具有独特的生理代谢特点,较植物性药物,资源来源可控性高,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危机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菌物药在资源再生转化中其效率远远大于动植物,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把大量基质转化产品。


新药研发成国际热点
针对关于菌物类药物独立分支的论证报告,来自中国中药协会、吉林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院士、专家进行交流探讨,一致认为:1. 菌物药成分特殊,体现出不同于植物药的特征,且大部分未经研究,是结构新颖活性化合物的源泉,菌物药列为中药独立分支,将有利于推动对菌物药的系统研究,并逐渐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2. 菌物在经济发展及人类健康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将菌物药列为中药独立分支,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可在精准扶贫及供给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3.目前对有毒药用菌研究较少,该类菌物药对疑难杂症常具有良好的治疗潜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系统研究。

就如何促进菌物药的推广及发展,专家建议,菌物研究领域的发展需要有更强的理论支撑,基础理论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应广泛联合药物研究、菌物研究以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共同推动菌物药研究开发,在菌物药研发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其定位,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目前国际上菌物药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和认同,《菌物词典》已经出版至第10版。但国内研究及宣传相对薄弱,菌物药列为中药独立分支符合国际趋势,有利于建立国际认可的研究体系。建议编撰《菌物药》相关教材,开设菌物药的网络公开课,为菌物药基础教育及推广奠定基础。

为推进中药独立分支进程,会上还选举产生了菌物药列为中药独立分支专家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江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广基任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任主任,副主任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英兰、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院长余伯阳、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庄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晓波等担任。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表示,伴随着当代先进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发与发展,菌物药的开发研究已成为国际新药及保健品研发的热点。随着菌物药市场的日趋成熟,菌物药应进行独立分支,并逐步进行系统化研究,这不仅有利于菌物药的整体开发与合理利用,还为我国乃至国际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希望在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中药独立分支专家工作委员会引领产学研密切协作,扎实推进中药菌物药独立分支工作,为促进我国全民健康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任壮)

                   投稿邮箱:zycyzk@126.com   编辑:志云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