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工匠精神】他练就了一双善辩“肺结节”良恶的火眼金睛

  最近,位于上海浦东的浦南医院请来了一位被许多病患誉为“火眼金睛”和“神眼”的我国第一位获得影像学博士,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影像科终身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肖湘生。如今,肖教授每周二上午定期在浦南医院放射科影像专科门诊指导读片,他的技术团队也入驻浦南医院,为浦东居民与患者送来福音。




肖教授火眼金睛赛“PET”


  几年前,上海一位大学教授发现肺部“长了个东西”,辗转几家大医院都没能确诊,最后找到了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肖湘生教授。


  肖教授仔细看了看片子,肯定地对他说:“最好明天就手术,越快越好! ”后来,手术做了,病理检查确诊为癌症。由于诊断准确、及时,那位教授现在仍健在。


  北京一位老将军被多家大医院诊断为肺癌,手术方案都确定了,后来,老将军的家属听说上海的肖教授有绝活,于是,他们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在手术前一天,找到了肖湘生。肖教授诊断他患的不是肺癌而是肺结核,让他安心养病。为此,将军免受一刀。几年过去了,将军痊愈了。


  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为满足患者的要求,早在10多年前,肖湘生在国内首次开设影像科门诊,专门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前来求诊的各种病人。肖湘生用他特有的“火眼金睛”,从纷繁复杂的生命体征中,发现肺癌的蛛丝马迹,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


  前些年,深圳有位安女士被肖湘生明确诊断为早期肺癌,并建议她及早手术,但她的家属得知上海某知名医院有国际先进的PET检查,就花了近万元进行检查,结果完全相反:良性病变。


  一边是肺癌专家,一边是国际先进设备,谁是谁非,一时难住了安女士一家。他们举棋难定,再次找到肖湘生。肖湘生又仔细看了片子和PET结果,依然坚持恶性肿瘤的诊断结果,要求她尽快手术。安女士最终听从了肖湘生建议进行手术,结果和肖湘生诊断完全一样,避免了一场灾难。为此,安女士一家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称“肖教授火眼金睛赛PET”。


  肖湘生经常对他的学生和年青医生们说,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没有正确的诊断,就没有有效的治疗;诊断错了,治疗一错,后果不堪设想。


  他说,早期诊断与肺癌的预后关系密切,如果误诊了,拖到晚期,就意味着病人将面临死亡。因为目前中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仍不到10%,平均生存期只有1年左右。如果早期诊断,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其中许多可活10年、20年甚至更长。在当今影像界,尽管有CT、核磁共振等先进手段提供越来越清晰的图片,但误诊率仍高达30%以上。而肖湘生对于全国各地来会诊的疑难杂症的一次确诊率,却高达98%以上。“诊断比治疗更重要。”这句话已成了肖湘生的“口头禅”。



我的这一生就盯着“肺结节”不放了


  1941年5月,肖湘生出生于湖南衡东县的一个僻远山村。这个农民的孩子,小时候就聪明过人。17岁那年,肖湘生参军。由于表现突出,18岁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军区167医院从事放射诊断工作。


  后来,他去单位报到,才知道自己工作的医院原来是一所结核病医院。当时大部分年青医师不安心,一是怕被传染,二是觉得肺结核没什么学的。


  那时,肖湘生看到有的战士得了肺结核,因为误诊,拖得很重,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为此,他暗下决心要当一个优秀的医生。在那个年代,医学书籍非常缺乏,肖湘生就把能找到的几本有关“结核病学”的书籍几乎全部背记下来。接着,他又阅读了医院库存的几万份片子,他把典型的、非典型的、少见的结核病进行分类,对结核病的诊断,尤其对下叶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等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天道酬勤。1978年恢复研究生考试后,肖湘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第一医学院,师从我国影像医学泰斗荣独山教授,主攻“肺癌早期诊断”。


  在我国,肺癌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除恶性肿瘤外,良性肿瘤、炎症、结核等其他许多疾病也会在肺部形成结节或肿块,在X光片上形成阴影,要从各种结节中准确判断出良恶性质难度很大。


  肖湘生说,肺癌和其他病变都有各自的长相,互相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医生赖以诊断疾病的依据。


  不同的病变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长相,肖湘生告诉记者,例如肺癌的形态、边缘、内部结构等特征与良性结节不同,这是我们诊断的基础。但是这些特征一般要长到直径3、4厘米以后才能表现出来,直径2厘米以下的早期肺癌多数表现不明显,越小就越不明显。虽然较大的或较晚期的肿瘤诊断相对容易,但诊断出来意义不大,很难治愈。小的肿瘤、早期肿瘤诊断很难,但诊断出来能大大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为了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在硕博连读的整整7年间,肖湘生常常一个人躲在实验室默默苦读、勤练。那段时间,他几乎把中山医院放射科X光片库当寝室,把几万份肺部阴影X光片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比较。此外,他还把外科医生切下的含有肺癌的肺组织,制成标本与术前的X光片进行仔细对照,接着在片子上寻找可疑的征象,然后再到标本的对应部位进行对照,并切下制成病理切片,到显微镜下看是什么病理组织。就这样,他在显微镜下研究了近万张术前、术后的X光片,细细地与病理切片反复对照,将所有肺癌在X光片上的征象都熟记于心。现在,只要片子上有一点异样,他都能敏锐地捕捉到,并能基本判断出哪个是良性,哪个是恶性。


  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到肖湘生家作客,随意翻了翻他书架上的几十本影集,结果看到的全是各种肺癌标本和X光片的照片。朋友突然明白了肖湘生炼就“神眼”的背后,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


  有人问肖湘生最大的爱好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这一生就盯着“肺结节”不放了。”



这样的工作,他一干就是50年


  为了攻克肺癌等医学堡垒,肖湘生为此几乎付出了他毕生精力和智慧,取得了累累硕果。他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了早期肺癌检出的最优方案;首次提出小叶间隔增生是肺癌分叶的主要因素;最早明确了空泡征的病理基础和它对早期腺癌和肺泡癌的诊断价值;在世界上首次明确了胸膜凹陷征的病理机制和分型,提出典型者对肺癌诊断有特异性;阐明了肺癌动态增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最早报道MRI信号模式和点簇状高信号对肺癌组织类型的鉴别意义。


  “诊断比治疗更重要。”从医50年来,肖湘生对于医生的责任有异于常人更深刻的思考。他说:“一个好医生,正确的诊断可以拯救一条生命,也可能挽救一个家庭。”为此,他永远奔波在为患者服务的路上,用他的“火眼金睛”为万千家庭带去福音。



本文来源:浦南医院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浦东卫生计生”公众微信,每天都会有准确、精彩的健康资讯推荐到大家哦!





小卫和小薇,祝您健康每一天!

长按二维码关注浦东卫生计生: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