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黄连三两(9克) 黄芩 黄柏各二两(6克) 栀子十四枚(9克)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次服。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实热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目赤睛痛,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便血,甚或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病机分析:本方证乃热毒壅盛于三焦所致。此处所言热毒,乃指病因和病证而言。外感六淫,郁而化热,或内生积热,邪热内壅,热甚成毒,致使实热火毒,充斥三焦,波及上下内外。内扰心神则大热烦躁,错语不眠。热灼津伤则口燥咽干。血为热迫,随火上逆,则为吐,衄,便血。热伤脉络,血溢肌肤,则为发斑。热壅肌肉,则为痈肿疔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皆为火毒炽盛之证。诸症皆因于实热火毒为患。
方论选录:
1,汪昂:“ 此手足阳明,手少阳药也。三焦积热,邪火妄行,故用黄芩泻肺火于上焦,黄连泻脾火于中焦,黄柏泻肾火于下焦,栀子通泻三焦之火从膀胱出。盖阳盛则阴衰,火盛则水衰,故用大苦大寒之药,抑阳而扶阴,泻其亢盛之火,而救其欲绝之水也。然非实热不可轻投。“
2,费伯雄:” 此治实邪实火,表里巨盛之剂。故用黄芩泻肺火,黄连泻心火,黄柏泻肾火;又用栀子,令上焦之热邪委婉而下。三焦通治,药力颇峻。若表里俱热,胸痞便秘谵语者,便当去黄芩,加大黄以通之,使滞去而热亦退,须细辨之。”
3,张秉成:“ 治一切火邪,表里俱热,狂躁烦心,口燥咽干,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等证。汪讱安曰:毒者,即火邪之盛也。邪入于阳则狂,心为热所扰则烦,躁则烦之盛也。口燥咽干,火盛津枯。干呕者,热毒上冲也。错语者,热毒伤其神也。不眠者,热盛而阴不静也。至于吐衄,发斑等证,热攻入胃,逼血妄行也。此皆六淫火邪,充斥上下表里,有实无虚之证,故治法非缓剂可以了事者。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连清中焦之火,黄柏清下焦之火,栀子泻三焦之火,从心肺之分屈曲下行,由小肠膀胱而出。盖四味皆大苦大寒之药,清其亢盛之火,而救其欲绝之水也,然非实热,不可轻投耳。“
小编议:本方来源,历来有不同记载。《医方集解●泻火之剂》谓:” 相传此方为太仓公火剂,而崔氏治刘护军,又云其自制者。“ 据先有文献记载,本方最早见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2,但有方而无名。而有方有名的书籍记载,则以唐●王焘《外台秘要》引《崔氏方》为最早。
本方集大苦大寒之品,能泻其亢盛之火,而救灼伤之阴,主治三焦实热火毒证,为苦寒直折亢热方剂之典范,后世医家在治疗上,中,下实热火毒以及疔毒疮疡等具体病症时,常宗此法而加减运用。时代在发展,古今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从社会环境来讲,都大大的不同。本方主治之证,现今人已不多见。更何况大苦大寒之药中病则止,不可多服久服。小编应用此方加减,多变汤剂为丸剂,丸剂作用迟缓,以减少对脾胃的副作用,并用它来调理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肋间神经炎,胸膜炎,腹膜炎,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等,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常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一个只专注于健康与养生的公众号,一个弘扬中医文化的公众号!关注健康,关注养生,求医问药,疑难症咨询,赶快关注吧!
中药偏方,验方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