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可以看得到的有文字记载的藏医药文献具有3800多年的历史。据悉,早在公元前19世纪左右,西藏雪域高原已经形成了象雄文化,象雄文字出现。早在象雄时期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出现后,象雄文字已经记录了当时藏医药学的发展。
西藏藏医学院科研处处长顿珠15日就印度与中国竞争藏医药“申遗”表示,一些印度人士认为藏医药发源于印度,但是早在象雄时期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出现后,象雄文字已经记录了当时藏医药学的发展。
象雄时期,创立雍仲苯教的顿巴鑫热米吾切著写了《二万一千部医治法》《四部甘露宝典》,为当时藏医药发展奠定了基础。其长子杰普赤西研制出了“吐迥旺日”药丸及脉诊(中毒疗法),解毒医术纯熟。
顿珠表示,到目前可以看得到的有文字记载的藏医药文献具有3800多年的历史。在吐蕃第28位藏王妥托日年赞时期,已经有了御医制度,童吉拓杰建是吐蕃时期以来第一位御医。公元584年,第31位藏王达日年斯依靠当时纯熟的藏医医术,进行开眼手术治好了白内障。公元763年,藏医医圣玉妥宁玛·云丹贡布创立了吐蕃时期第一所藏医药院校米林藏医学院,首次创建藏医学位制度。
在连任吐蕃两代藏王御医期间,玉妥宁玛·云丹贡布著写了藏医学史上最有名的《四部医典》。
13世纪以后,藏医药得到了空前发展,出现了众多的医学大师、权威典籍乃至学术派别。
据《印度快报》12日报道,印度方面已于今年3月下旬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藏医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这一申请将与中国竞争藏医药“申遗”。
顿珠就此表示,青藏高原是藏医药的发源地更是栖息地,历史文献佐证,苯教发展早于印度佛教传入,所以藏医药学并不是印度佛教传入后才得以发展。这一观点驳斥了藏医药发源于印度的说法。
自2013年,西藏已经筹备藏医药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其申报文本及视频资料已经上报中国文化部。西藏卫计委藏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藏医药“申遗”工作一直作为重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来源:中国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