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发生和年龄密切相关,各地报道在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到50%以上。因此关注老年人高血压是个很重要的健康话题。而老年人高血压有其自身特点,在治疗老年高血压过程中需要特殊关注。
案例介绍 患者女性,82岁,退休教师,患有高血压病已经20余年,长期服用氨氯地平5mg一天一次治疗,家庭自测血压多在150/75mmHg。5年前曾发生脑梗塞。近1个月血压控制不佳,收缩压经常高于180mmHg,伴轻微头胀,影响睡眠,但舒张压并不高,在75mmHg左右。半个月前在当地医院改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一天一次联合卡托普利25mg一天两次治疗。治疗后血压控制于110~130/55~70mmHg,患者出现头晕、疲乏症状。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案例解析 这是一例较常见的过度降压治疗病例。 高龄老年患者,从既往监测的血压状态看属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平时血压控制良好,且监测规律。近1个月血压升高并伴头胀、睡眠不佳症状,当地医院马上加强降压力度而致血压偏低并伴头晕、疲乏症状。整个诊疗过程的缺陷在哪儿呢? 不重视问诊许多医生以为高血压很简单,就是量个血压,看血压高低调整用药就行了。其实我们还需要从病史获得更多信息。 本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良好,近1个月血压升高是什么原因?患者自诉收缩压经常超过180mmHg,什么是“经常”?自诉“高血压引起头胀和睡眠不佳”,还是睡眠不佳引起血压升高?因此我们至少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劳累或疼痛、生活环境变化、心理情绪变化、睡眠质量变化、降压药物品种和剂量变化、合并应用其他可能升高血压的药物等。其次才考虑是否存在继发性高血压。本例最后证实该患者因亲属去世后情绪波动、睡眠障碍,才致血压升高的。而且血压只是伴随情绪障碍时发作性升高,而其余时间血压控制尚可。 降压目标过低,降压速度过快针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要降收缩压,也要避免过度降舒张压。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建议对一般老人降压目标是150/90mmHg,尤其要避免将舒张压降至60mmHg以下。同时要教会患者识别低血压症状。
随着年龄增加,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主要原因是大中动脉中层弹性纤维减少和血管钙化,血管顺应性下降。反映在血压上为收缩压增龄性升高,而舒张压在50~60岁以后逐渐下降,脉压增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各种血压反射减退,使在体位变化时血压不能保持稳定,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 易发生体液贮留随着年龄增加和肾脏疾病发生,肾脏排钠功能减退,易发生液体潴留。 高血压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合并疾病多老年人高血压病程多较长,易存在靶器官损害和临床事件,也易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等其他心血管高危因素,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关节疾病、肿瘤等其他系统疾病。 老年人自我照料能力下降,治疗依从性差社会节奏加快,空巢老人增加,老年人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精神障碍。极高龄老人及合并脑血管疾病老人自我照料能力下降,药物依从性不能保证。
诊断标准和降压目标值 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其他成年人一样,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建议65岁以上老年目标值为150/90mmHg,若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委员会(JNC)8专家组成员发布的报告《2014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建议60岁以上普通老年人目标值为150/90mmHg,若合并肾脏疾病或糖尿病目标值为140/90mmHg。与以往主要变化是不再强调强化降压,转而强调降压过程中的“J形曲线”。因为老年人多数合并脏器供血血管狭窄,过度降压会影响脏器灌注,反而诱发心脑血管缺血事件发生。同时也反对“增龄性血压升高是正常生理变化”的说法,众多临床研究已反复证明高血压危害和降压治疗的获益,即使是大于80岁的高血压患者同样如此(HYVET研究)。
可转诊至上级医院的高血压专科,可能需要进入继发性高血压筛查流程或优化降压方案。 本例患者经过我们找出血压波动原因后,加用调节情绪和改善睡眠的药物,血压逐渐恢复平稳,降压药重新调整为氨氯地平5mg一天一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