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热门靶点,而PD-1单抗药物就是通过与人体内的PD-1结合,激发和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甚至消灭癌细胞。在我国,大多数医生并没有接触过该药,患者也无从知晓。不过,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国内科研企业加大了抗癌药物的自主研发力度,一些具备国际最新科技水平的抗癌新药,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抗癌新药跨国研发 中国药企展示中国速度
20万美元一年的自费治疗将有国产药 我国癌症患者有了新希望
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307医院,消化肿瘤内科的办公室里,徐建明主任正在检查一种抗癌药物PD-1单抗的一期临床试验效果。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307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徐建明:这个淋巴结你看这么大,这个最短径是1.2公分,最长径是1.9公分,原来的最短径是3.0公分,最长径是3.9公分,这个是一个比较好的效果的一个病人。
徐建明主任告诉记者,目前在他这个科室里,大约有六分之一的消化肿瘤患者正在接受PD-1单抗药物的临床试验,这些癌症病人目前大多都无法通过手术、化疗等传统手段进行治疗,癌症在他们的身上已经真正成为了绝症,医院里进行临床试验的这种PD-1单抗药物就是这些几乎被判了死刑的患者,现在唯一的希望。
PD-1在美国的临床研究已经有10年的历史,2014年,美国FDA先后批准两种PD-1单抗上市。目前抗癌新药PD-1单抗已经在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等多个癌症显示疗效,全世界已经有超过50万人接受治疗。
根据目前的临床试验,PD-1单抗能控制 50%的皮肤癌病人的癌症进展,治愈10%左右的皮肤癌病人;对于顽固的非小细胞肺癌,也能对24%的病人起到控制效果。目前,针对胃癌,乳腺癌,血癌,头颈癌、肠癌和脑瘤等癌症的临床疗效也正在临床试验之中。
虽然这一抗癌新药在与癌症的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要想让更多的患者用上抗癌药PD-1单抗,首先遇到的拦路虎就是高昂的价格。在美国,这一治疗费用每年约为20万美元。其次这一抗癌新药在不同个体间疗效会有差异,其副作用也需要结合临床研究来判断。然而在中国,目前医院里癌症治疗主要依托化疗等传统疗法,中国大多数医生几乎从没接触过这一新药,而绝大部分的癌症患者,更是无从知晓。
徐建明主任所在的医院,已经是国内医疗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的医疗机构,谈及过去多年的癌症治疗工作,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抗癌药物少,而在今天,随着国产的PD-1单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他告诉记者,这让他看到了抗癌的一个新武器。
徐建明:肝癌的中位的生存期一般来说可能就是,说不能手术的病人可能一般来说可能就10个月左右。那么就是你如果有了这个药以后,也许它的生存期就会得到明显延长。
被全球医疗界看做明星抗药药物的PD-1单抗,开始有了中国制造,这让徐建明这样的主治医生,看到了更多抗癌的希望,而这一让人振奋的医疗创新,又是谁在进行攻关呢?
在苏州,记者见到了俞德超,江苏信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就是他领导的这家公司,研发出了世界级水平的PD-1单抗药物,目前正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307医院紧张的开展临床试验。
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德超:化学药是一辆自行车的话,那单克隆抗体就相当于我们的波音777飞机、波音747飞机。
虽然比喻起来很轻松,但为了生产出这架生物药中的747飞机,俞德超已经整整研究了20多年。
1989年,俞德超成功考取了中科院分子遗传学专业博士生,毕业后赴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后站从事药物化学专业研究。当时正是美国生物制药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这让俞德超第一时间接触到世界生物制药最前沿的研发工作,但也让他深切地体会到研发一种单抗新药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