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16》案例 | 河南省息县:推进协作医疗,构建分级诊疗新机制

息县通过实施按病种分组分类支付、纵横联合协作医疗、全程健康签约服务等一系列改革,构建了支付合理、分工协作、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就医新格局。


主 要 做 法

1.路径管理,实施按病种病情分组付费、进行支付制度改革。

息县实施临床路径下按病情分组分类支付制度改革,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病种模糊的DRGs管理。逐步完善以质量管理、购买服务、分类支付、综合监管、信息支撑“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模式。目前息县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达到379个,乡镇住院病人的覆盖率达到98.5%,县级医院达到76.1%。综合支付制度的改革、临床路径的使用、药品零差价的全面实施,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了患者的就医成本,解决了“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的问题,初步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让群众看得起病。


2.协作医疗,构建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

一是分工协作,根据一个路径走到底的原则,急重患者在上级医疗机构治疗,病情稳定及康复期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治疗,上级医疗机构对转诊患者实行首诊质量负责,实施跟踪管理,确保患者不论转到哪里,管理路径都一样,诊治不间断。县乡村融为共同执行体,为患者提供连续诊疗服务,建立县乡村纵向和横向协作机制,实行一个核心路径走到底的纵向和横向的双向转诊机制。

二是分级诊疗,实施以服务功能定位为基础的分级诊疗。首先通过调研根据服务能力制定各医疗机构诊疗服务目录,明确功能定位。其次根据功能定位,依据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实行分级诊疗,出台政策进行调控,并实行绩效考核与奖惩。其三购买专家服务,允许县内医疗机构之间或与县外有关医疗机构和医生之间签订协作医疗技术援助协议,明确其责任和义务,实行购买专家服务,通过远程协作及双向转诊,使患者在家门口均能享受到上级专家服务,构成县乡村及县外专家四级医疗服务团队,让群众看得上病。


3.签约服务,落实分级诊疗、开展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通过临床路径的延伸,把公共卫生服务的健康人群服务、重点人群的管理按照规范进行标准化,对有疾病的门诊患者,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路径化,加上疾病的临床路径,构建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一是签约服务,根据服务规范,确定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包、基本医疗服务包,对人群实现普惠制的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的基本医疗服务,并签订服务协议。

二是针对签约人群实现转诊指导,当服务对象病情变化时,转至上级医疗机构调整治疗方案,上级把治疗方案电子版和纸质版转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上级治疗管理方案进行落实。

三是建立团队签约,组建县乡村上级医师参与的签约团队,实行团队签约,保证群众签约的积极性和可及性,同时实现转诊指导和分级诊疗。四是与域外三级医院联合,购买专家服务,进行技术支撑,保障基层下转能接得住。使每户村民都有一名明确的乡村家庭医生,落实“健康守门人”的责任。让群众少得病,实现防治结合,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最重要抓手。


4.强化管理,推进县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从解决实时有效的现代管理入手,围绕管理与创新,息县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对公共卫生服务、诊疗路径、协作医疗、基药管理、内部监管、信息统计、新农合等一系列综合改革,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侨联对接,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县域信息医疗服务网络,实现信息、业务和管理的一致性、连续性、有效性、便捷性和可控性,为分级诊疗、签约服务、医疗协作的转诊提供了关键支撑。


5.政策吸引,破解基层卫生人才短缺的瓶颈。

结合省政府实施的“369人才工程”计划,县政府从“招、引、培、聘、留、管”六个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建立中、高级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和选才、育才、留才机制。县政府还与武大人民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和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等进行洽谈,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合作协议,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购买医疗专家服务费用,引进省内外管理和医疗专家团队,从而带动各级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服务能力得到提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辖区居民得到实惠,让群众看得好病。


取 得 成 效

息县在落实分级诊疗工作的过程中,构建以新农合支付补偿和公共卫生服务费用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患者到基层就诊,合理分流病人,取得较好的成效。


1.达到五个明显。

一是基层病人明显回流。外诊率从2011年的29.78%下降到2016年的10.78%。二是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医疗协作的实施,分级诊疗的落实,提高了诊疗水平,方便了患者就医;县乡两级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由实施前的8.6天下降到6.4天。三是参合农民经济负担明显下降。县级住院次均费用为3313元、乡镇级为1300元,低于全市同级医疗机构。四是固定资产投入明显增加。由于政府近几年加大对卫生基础设施和设备采购投入力度,医疗资产明显增加。五是卫生资源结构明显合理。息县强力推进医疗协作,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服务目录,促使各级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2.建立五个机制。

一是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在人员、技术方面,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基层卫生院坐诊、巡诊、会诊、手术、查房;二是分工明确、分级管理的医疗服务合作机制。制定全县县乡各医疗机构的诊疗目录,根据各自诊疗范围,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实行双向转诊,及时上转和下转患者;三是职责明晰、相互配合的公共卫生服务合作机制。在各级医疗机构组建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实行全员参与,分工明确,由县级管理部门和专业服务机构对乡、村进行双重管理,确保落实承担所覆盖区域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四是对口负责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机制。建立城市医院对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制度。通过巡诊、会诊、培训班和选派业务人员进修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水平。五是向基层倾斜的补偿和分配机制。以新农合报销比例为杠杆,引导群众在基层就医,探索适合医疗行业的薪酬分配制度,激发了基层分级诊疗积极性。


来源:中国医改发展报告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专家深入解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