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节气养生】惊蛰了,多做这些事儿,有益!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轰隆”!藏在地里的虫子惊醒了。

雨水已至,春雷也来凑热闹了,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惊蛰,古称“启蛰”,它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蛰为“二月节”,即二月的节气,但实际上它不一定都落在农历二月,比如去年、明年的惊蛰就落在正月,但今年的惊蛰正好在二月。


关于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


惊蛰三候

 第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终于在春暖时开始盛开。

第二候“仓庚鸣”。此时,黄鹂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开始鸣叫,用美妙的歌喉喧染春天的气氛。

第三候“鹰化为鸠”。大地回春,鹰开始躲起来繁衍,而隐匿的鸠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看到鹰却看到鸠,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



惊蛰养生要点
乍暖还寒,适当“春捂”
   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是惊蛰期间的天气特点。惊蛰节气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气候变化大,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慎防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而染病。如气温太低,特别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穿裙装,暴露在外的肢体会因为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等不适,特别是膝关节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护,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因此,此时节在穿着上还是要注意保暖,以“捂”为主。

    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所以人们需要进行饮食调养,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袭。另外,春天是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祛湿利水,少吃酸辣
 中医认为,春属木,入味为酸,对应五脏为肝,顺应自然界生长生发之规律,按照“春夏养阳”的原则,饮食应顺应阳气的升发,更加助益于脾气,令五脏平和。春天肝气旺,天气潮湿,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利水祛湿、健脾补益作用的汤水或食疗粥来增强体质,如大枣粥、山药粥、苋菜头云苓鲫鱼汤等。

  春季容易肝风、肝火妄动,易引起心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病,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早睡早起,舒缓运动
   “春雷响,万物长”。春天万物复苏,建议市民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身体健康。

     惊蛰是阳气上升的时节,人们要抓紧这个时间激发体内的阳气。特别在上午进行适当活动,以激发体内阳气上升,但运动之前应做好热身运动。高强度的剧烈运动,会让人体产生损耗,对人体养阳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春季运动,不宜太过激烈,微汗就可以了,注意循序渐进。



艾灸除“内湿”
  春天时节,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每年3月至4月有特有的“返潮”现象,易导致湿邪致病。湿属阴邪,性质重浊而粘腻,它能阴滞气的疾动,妨碍脾的运化。损伤阳气则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关节疼痛,活动不利,脘痞腹胀、大便粘滞不爽,病程迁延,缠绵难愈,因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其体胶着难解,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此时,艾灸则是最好的祛湿良方。平时市民可自行悬灸大椎、肝俞、脾俞、合谷、足三里、阴陵泉、中脘、关元等穴位。


                                    

           上饶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               

   我们有专业的医师团队,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作用,开展有针刺艾灸、拔罐刮痧、中药封包、穴位贴敷、电热磁疗、推拿按摩、牵引体疗、穴位埋线、小针刀、针挑疗法等中医特色疗法,为您疏通经络、消除疲劳、缓解疼痛,祛除亚健康,让您充分体会“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中医养生调理!

   上饶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地址:上饶市中医院老院区门诊楼三楼(信州区东门路17号)


上饶市中医院

  大医精诚    仁心惠世  

求实奋进    创新强院


长按下面二维码
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