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医食疗的本质是什么

提起食疗,很多人首先想到各类养生药膳,在烹饪时加入药材,火锅汤底里放两根黄芪就变身养生锅,还有老鸭四物汤,甚至当归炖鸡。经常还会听到药食同源这个词,有人会说,大枣、生姜、鸡头米、山药、薏米这些都是药食同源的食物,可以家常吃,没问题。还有的人一提养生就想到种类繁多的杂粮,恨不得用十几种米熬粥,黑豆补肾、薏米除湿、紫米补血……一碗下肚,补没补不甚清楚,心理倒是得到了安慰:我吃的很健康。

其实,食疗远非这么简单。

事实上,食疗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食医先在民间后来逐渐被帝王庙堂阶层所独享,民间渐渐看不到食医。《吕氏春秋本味篇》讲了伊尹的治国才华,他还是中医、食疗和烹饪的鼻祖,创立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伊尹所著《汤液经法》融合了天道、地理、食材、药材以及对人性的洞察,构建了完整的中药、方剂、治疗、食疗的理论体系。可见,食疗不是碎片化的养生建议,不是主观不变的食材药性,药材和食材堆砌并不能变成食疗,山药和大枣并不适合每个人,杂粮粥也不是种类越多越好。

那么,食疗究竟是什么?

    食材地道、烹饪高超、菜肴美味是食疗的精华,但依然不是精髓。食疗的精髓是天、地、人合一,也就是站在天、地、人的坐标里谈吃什么,正所谓看天吃饭,看地吃饭,看人吃饭

1、看天吃饭

吃饭前先想现在是什么季节、什么节气,处于五运六气的哪一支气,主气、客气是什么?这种天时之下,我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

2、看地吃饭

看地吃饭要考虑的是:用的是不是地道食材,并且是否适合食用?以最简单的水为例,泉水和井水,化学成分都是水,却由于地理状态不同而性质不同。井水深藏地下,为阴中之阴,制作阿胶用的就是井水,因为制作阿胶的目的是滋阴,故取井水阴性。泉水虽然也来自地下,却涌出了地表,为阴中之阳,是最适合人饮用的水。资深厨师都知道,用泉水炖鸡,不论气味和滋味都高出一筹,异常鲜美。

3、看人吃饭

   你平素是什么体质,今天处于什么状态,身体、情绪、心理都是判断该吃什么的参考。

地道食材、考虑天地阴阳四时、把握人之身心变化才是食疗。法无定法,因天、地、人而异,整个系统随时都在变化。从变化入手,抓住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食疗秘而不传精髓。

“吃美了”的状态

  吃饭,是种享受。饥了、饿了,饭菜端上来,香气扑鼻,吃起来有滋有味。吃完饭,精力充沛,神清气爽,这叫“吃美了”,叫“怡”。如此简单的吃饭一事儿,却有多少人许久都没有感受过它的乐趣了。有人说,很多年了,我都没有过饿的感觉。有人说,我只是每天都吃些我认为该吃的东西,但从不觉得好吃。还有人说,这个“吃美了”的状态,只存在于我儿时的记忆里。

“吃美了”是食物之精转化为人体的精,炼精化气,气来养神。神得到滋养,人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满足。儿童肾精充足,精气神的转化最通畅,最能够吃的香,吃的开心。可如今观察身边的一些孩子,多年食积,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的不在少数,可悲的是,这些孩子还在大人的“威逼利诱”之下被硬塞进虾仁,鱼,鸡,苹果,牛油果……来“增加营养,补充维生素”,令人叹息。

食疗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一个饱食肥甘厚腻的人,一盘白萝卜是适合他的,而非山珍海味,珍馐美馔。对一个刚刚生完宝宝,心气心血耗损的准妈妈来说,补心应放在首位,比起油腻无盐的猪骨汤,红高粱米粥更适合她。再以五谷为例,小麦入肝,具有升发之性水稻入肺,具有敛降之性。肝气虚的人,应多吃小麦,比如面食、馒头都能补肝而肝火旺,血压高,易怒,甚至有黄疸的人,则应忌小麦,水稻更适合他们。那些习惯忍气吞声,什么事都藏着掖着的人,应少吃或不吃大米,多吃小麦。你会发现,大米饭、馒头这些最平常不过的主食,讲究起来,竟有这么大的差别。知道自己的体质,知道自己该吃什么,是件不容易的事。多数情况下,需要医生的说明来判断。

其次,食材是得天地之气,浑然天成的。有了地道的食材,还要用恰当的烹饪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展现出食材本味。只有用对了烹饪方法,才能“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溽,肥而不腻。”

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案、地道的食材及恰当的烹饪方法这三个关键点一脉相承,三者齐备,才可称为完整的中医食疗。

来源:五味学院、徐学兵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