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零售药店而言,这不是一个好时代,因为看衰单体药店的声音越来越多;同时,也不能称之为一个坏时代,毕竟连锁药店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如果非要套用一个名称,那零售药店正处在一个“沧海横流,方显药店本色”的特殊时代。
药店经营竞争惨烈,虽不至于罗雀掘鼠,但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说药店竞争惨烈,一点不为过。从小层面来看,一个鲜明的例子是温州都市报的一篇报道,短短600米一条路上,聚集7家药店 ,大部分还不赚钱。这其中,有当地的区域龙头,还有寻求扩张路的老百姓大药房所开分店。
报道中提到,一间130平的店,前期投入70万,一年运营成本不下10万元,即使这条路上行人云集,也不见得能盈利。
他们都在拼眼光,拼招牌,拼未来。
大层面上,药店圈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连锁药店不断扩张并购,谋求资本之路,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2014-2015年,连锁药店三巨头接连上市,以及2017年将要到来的第二波上市潮,都是在对现有市场存量做整合。药品零售行业中最能赚钱的大参林要上市了;山东第一家平价药店要上市了;已于多年前谋划上市路的云南健之佳也再次递交IPO申请书。
上市之后的动作,不言而喻。这正像《新约.马太福音》里的寓言,国王要让取的好业绩的人,获得更多;又让取得较差业绩的人,把剩余的也转赠给那个好业绩的人。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思想家老子的一句话,把上述现象全概括了。
虽然医改的主体是公立医院,也已经波及药店。
说起医院药房剥离的话题,最热的应该是今年2月初的“医药国17条“。当时医药新媒体赛柏蓝的一篇报道,将医药行业所有目光吸引到药房剥离上来。
制药企业要关心,因为医院没药房了,等于切断了自己的一条“黄金“渠道;
医院要关心,因为没药房了,等于利润中心没了,靠什么挣钱养活自己;
药店要关心,医疗机构药房一旦剥离了,等于大量患者转到自己药店来买药了,巨大的市场,有利可图。
然而,矛盾也就此出现。
公立医院要全面实行的药品零差率,开始让零售药店无所适从。而在医院药房尚未剥离之前,这种迷茫将持续。
显而易见的是,患者更愿意选择药品便宜的地方。这从诸多新闻报道中可见,如“医院部分药品比药店还便宜“、”患者扎堆医院排队买药“等。
如何度过这一段迷茫期
医院药价便宜了,得益于“零差率“政策下,医院的采购议价能力。珠江晚报的报道“取消药品加成倒逼效应有多大?”中提到,医院药品零差率,不仅波及零售药店,也可能倒逼电商下调药价,因为,同样便宜的药价,患者更信任医院。没有最迷茫,只有更迷茫。
如何度过这一波影响呢,只能在摸索中前进。
对药店自身而言,既要合理控制成本,也要放弃暴利,采取微利,改善服务,如提供专业咨询、配送等,寻求差异化经营。
在药品种类上,与公立医院差异化越大,生存发展机会越大。
另外是政策对药店支持与否。比如,纳入医保定点药店就有利于药店发展;在药品采购方面,让公立医院与药店差异化采购,也有利于药店;
所以,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的的同时,政策会不会也考虑到药店呢
“ 行业自律树品牌,海南宝岛出好药 ”
海南省医药行业协会
微信号:hnyyhy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