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医院就诊,大家都希望跟就诊的专家了解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注意事项,生活中调理保健的方法。而在看病时,也许后面还有几十位患者排队等着,专家也是心有余力不足。
作者 | 寒汐小筑
来源 | 中国县域卫生
在6月28日启动的“北京中医药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说:“在互联网技术渗透点滴生活的当下,老百姓更希望得到由权威专家传授的系统性中医保健知识。此次由市政府、中医局组织全市医院的顶级专家组建中医科普权威队伍,让市民从过去的“盲目选”转变为现在的“精准给”,才是应需之举”。
北京中医药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正式落地
此次北京中医药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作为北京市政府201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得到了来自政府、行业、社会各界的高度注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中国中医科学院陈可冀院士、中国工程院徐建国院士、北京市政府、卫计委、中医局、人力社保局、老龄办、体育局等部门领导,东直门医院、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在京近百家医院负责人、各区卫计委领导等出席启动仪式。
屠志涛介绍说: “让老百姓从难以辩伪的众多健康养生类信息当中脱离出来,学习正统的中医治未病相关知识、操法、文化,并成立首都中医治未病管理及专家团队,可以辅导社区医院为老百姓提供落地的中医服务。本次活动还引入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老百姓在全市150个服务点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加入到治未病服务号,线上接受指导和服务。
此次北京中医药治未病工程还将实现33项创新亮点,其中的“五色十类”人群干预更是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市民扫码关注后通过简单评估方法分为绿色(健康人)、橙色(爱好者)、粉色(家庭女主人)、黄色(老人)、蓝色(已病患者)五种颜色。再根据颜色划分提供传播理念,科普推送,参与活动,学习知识,技能培训,行为评比,健康管理,患教回访,已病治疗,重点干预十类服务项目,精准推送中医治未病服务。
工程的目标,就是希望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完成10万重点人群的线下线上管理,互动50万人参与线上社区互动根据指导进行自我管理,惠及100万人接收中医治未病科普知识把握自身健康。
供给侧改革 中医治未病服务三精三转
北京中医药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在北京中医药全行业首先遴选了“高血压”和“糖尿病” 两个技术专家组组成两病技术指导中心,又以“饮食调节”、“心理干预”、“医体结合”、““非药物疗法”四个技术专家组组成四法技术指导中心,以实现健康服务“五能”,使中医治未病信息能连、服务能及、数据能算、知识能普、结果能显。
其目标,就是要实现“技术共享、数据共享、成果共享”,以四法结合创新治未病理念,统一技术方案,实施方案、培训方案实现技术共享。引入指数机制,运用大数据思维,通过加权算法,形成中医药治未病指数,使治未病工作一目了然,实现成果共享。
目前,四级中医治未病服务团队组建了首席专家顾问组、专业指导组、专家技术组,招募150个服务团队,首批培养1万名,两年时间培养10万名健康守护者,以形成首都中医治未病新五者:文化传播者、服务管理者、技能培训者、行为引领者、健康守护者。
突破家庭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本次活动的另一大亮点就是人人争做“首都中医治未病健康守护者”,解决家庭健康的前后1公里问题。此次工程五色人群的粉色人群是为家庭女主人特设。每个家庭的女主人,上要照顾老人健康,下要保护孩子健康,同时还要关注爱人和自己健康,都是名副其实的健康守护者,如果家庭女主人都能够掌握一定的中医养生知识和保健能力,将大大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北京中医药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将培训10万名家庭女主人作为家庭健康守护者,并颁发证书,配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这些家庭女主人成为家庭健康的宣传员,采集员,操作员,陪护员,联络员,为全家的身心健康护航。10万名家庭健康守护者,守护10万个大家庭,真正解决家庭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当天,据北京中医药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启动平台大数据统计系统,通过近日开放的“首都中医治未病”服务号扫码尝鲜的市民,已达到10万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