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小编:
上周经历完铁板烧般的天气过后,
这一周又变成持续的雷雨天,
很多人还天天抱着空调才能“活命”,
一不小心就生病了。
最近流感肆虐横行,
身边的人咳嗽喷嚏流鼻水的越来越多,
难道夏天和流感更配?
来源:广州日报、人民网、医学美图、广东省中医院
疾
控
警
报
7月17日,广东省疾控中心举行媒体通报会,确认全省处于季节性流感发病高峰期,6月末更是出现今年流感样病例就诊水平最高峰,提醒市民流感高发,注意防范。全省的流感样病例门诊就诊比例(下简称ILI%)达6.63%,好在这波凶猛的流感高发已是“强弩之末”,预计7月底可回落到3.5%的基线以下。
无纸化会议小程序,举办会议,参加会议,一键搞定!广东卫生信息:最新政策,健康资讯,权威解读。微信搜索添加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号:gdwsnet),等你来撩!
湿热夹击
大人小孩接连“中招”
广州市海珠区张女士6月底以来一直无法正常上班,因为她家大小六口人接连感冒,就连保姆都未能幸免,两岁女儿高烧4天,体弱的公婆更是差点因肺炎住院。
在天河珠江新城CBD上班的唐先生也发现,写字楼里感冒的人不少,同事聚在一起的话题往往离不开“提高抵抗力”,多认为广州近段时间又是高温又是骤雨连连,湿热夹击人体易病。
在广州之外,深圳、珠海等多城市疾控部门发出“警报”,提醒当地居民流感流行度高,要注意防范。7月13日省卫计委公布最新的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显示6月份流感占据全省丙类传染病发病数第二位,与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一起,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6.11%。
主流毒株
H3N2致粤港发病高峰后置
对此,宋铁指出,广东位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季节性流感的流行季节一直与全国不一样,除了2009年因甲流也出现过初冬高峰外,一般是夏季高峰明显,这点与香港类似。此外,今年发病高峰后置,也与主流毒株为H3N2有关。
近期各医院的流感样病例里,100人约四五个是检出流感病毒阳性;单位多人感冒,超过10%的机会是甲流引起的”。
广东病例
今年未有流感死亡报告
省疾控中心注意到,今年香港有监测到流感重症、死亡病例,广东也发现个别重症出现,幸无死亡病例报告。
这三类人要尤其警惕
谨防流感夺命
年幼者(尤其是2岁及以下的婴幼儿)
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慢性病患者
这三类人是高危人群,感染后易出现并发症,如继发病毒性肺炎、脑炎等,甚至导致死亡。
宋铁提醒,老人、小儿如果出现感冒总是没好彻底,长期咳嗽,这是他们被流感侵袭后身体抵抗力下降方引起的典型症状,须十分注意防范肺炎的发生。
你还傻傻分不清楚么?
防治流感
千万要避免这些误区
不想中招
请留意这些生活细节
应战流感,打铁还需自身硬。因为流感的发病不仅是由于感受外邪侵袭,还与我们人体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关,尤当是气候失常、寒暖失调之时,如果抗病能力低下,则更易发病。
私人定制
预防流感“秘笈”请收好!
预防流感药膳
姜枣苏叶汤
原料:生姜3g,大枣3枚,紫苏叶10g,红糖适量
制法:将生姜洗净切丝,大枣去核,与紫苏叶共装茶杯中,冲入热水200ml,加盖浸泡5分钟,加入适量红糖,趁热饮用
适宜人群:平素怕冷,鼻塞流清涕,头痛,肌肉酸痛者
芦根薄荷饮
原料:芦根15g,薄荷5g。
制法:将芦根、薄荷洗净,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适宜人群:发热,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口干欲冷饮者。
清热利湿汤
原料:紫苏叶10g、绵茵陈10g或木棉花20g,猪瘦肉150g,生姜2-3片,精盐适量。
制法:将各物洗净,猪瘦肉切成小块,与紫苏叶、绵茵陈或木棉花、生姜一起放入瓦煲内,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约1小时,放入适量精盐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平时易“上火”或“湿热重”的人。
黄芪苏叶饮
原料:黄芪15g,紫苏叶10g,大枣3枚,生姜2-3片,红糖适量。
制法:上四味共入砂锅煎取汁,放入适量红糖,趁热饮用。
适宜人群:适用于机体免疫力差,平素易感冒,怕冷,打喷嚏,胃纳差者。
防治流感处方
处方1
药方:紫苏叶10g,苦杏仁10g,桔梗10g,薏苡仁15g,菊花lOg,连翘10g,苍术10g,甘草5g。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利湿。服用:煎服,每天一次,服用2—3天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体质偏热,高热,口渴欲饮,咽痛,痰黏或或黄者。
处方2
药方:紫苏叶10g,苦杏仁10g,桔梗10g,薏苡仁15g,陈皮5g,桂枝5g,苍术10g,甘草5g。功效:祛风散寒、和卫宣肺。服用:煎服,每天一次,服用2—3天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体质偏寒,高热,恶寒重,全身肌肉酸痛者。
处方3
药方:苦杏仁10g,白蔻仁15g,薏苡仁20g,藿香10g。
功效:化湿和中、降气止咳。服用:煎服,每天一次,服用2—3天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湿热体质,发热,肢体困重,头重,胃纳差,口中黏腻者。
大家都在看
【健康】男子两三天喝完一箱凉茶!结果反把自己喝进了医院……这些人不宜喝凉茶
万一真的不幸得了流感,
记得戴上口罩还有
不!要!上!班!!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