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俗称“拉肚子”)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在夏天因为饮食发生的腹泻更是常见。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份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克,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有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并常伴有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造成夏季腹泻的原因主要有:
天气炎热,雨水较多,湿度大,有利于肠道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夏季出汗较多,人们大量饮水,从而稀释了胃液,降低了抵抗力,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
夏季易生吃蔬菜、各种瓜果、凉拌菜、冰镇饮料等。在食品的制作、加工和保存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污染,不洁净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患有腹泻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还有就是夏季苍蝇和蟑螂滋生,可携带致病菌,传播疾病导致疾病尤其是腹泻的发生。
急性腹泻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转为慢性腹泻,甚至还会转化成下列疾病,有的会危及生命。
心脑血管意外。这是造成老年人急性腹泻致死的不容忽视的并发症。腹泻时体内大量水分和钠、钾、钙、镁等离子从大便中排出,这些阳离子对体内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维持神经传导功能和心跳节律具有重要的作用,水分丧失使人体处于脱水状态,此时人体中血容量减少,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并阻塞血管。冠状动脉阻塞造成心绞痛和心肌梗塞;脑血管阻塞引起缺血性中风。
低血糖。腹泻时,食欲通常会下降而引起食物的摄入不足,此时就需要分解体内贮藏的肝糖原以维持血糖稳定。当病人没有足够的肝糖原贮藏转化为血糖,就使得体内血糖降低,这时病人就会出现疲乏、出汗、心悸、面色苍白及晕厥等一系列低血糖症状。当血糖浓度低于3.0毫摩尔/升(正常血糖浓度为3.9~6.2毫摩尔/升)时,就会出现精神症状甚至昏迷,可引起猝死。
脱水和酸中毒。这是急性腹泻的主要致命原因,平时身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其余的废物需要经过水的运送通过肾脏由尿排出体外。脱水时尿量因机体内水分损失而减少,严重时甚至无尿,这就会使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减少而在体内蓄积,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其临床表现除呼吸改变外,还可出现疲乏无力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易诱发肛肠疾病。肛肠疾病的发病因素与便型、排便力度、机体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与便型和排便力度关系密切。稀便(腹泻)易挂肠壁,总有排不尽的感觉,于是用力排便。人在排便时越用力,造成的损伤就越严重,特别是突然过猛的用力,可引起急性血栓痔的发生。
看似简单腹泻会诱发这么多问题,甚至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那么我们该如何在生活中预防腹泻的发生呢?发生了腹泻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生熟一定要分开。我们在食物加工过程中,手、器皿和切菜板、抹布等可能被生鲜食物中的细菌污染,在加工熟食时,切生食和熟食的刀和砧板要分开,盛生食和熟食的容器也要分开。
食物要冷鲜保存。吃剩的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剩饭菜食用前要充分加热,热透再食用。
多吃大蒜,生吃食品要洗净。
保持个人卫生及时消灭苍蝇蚊虫等病毒感染源。
发现早期发现病人和带菌者,进行隔离和彻底治疗,正常人尽量不与腹泻病人的接触。
一旦发现家人或朋友出现有腹泻、呕吐,要及时到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如果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要在家中及时口服补液盐。发生腹泻后人体损失最快的是液体和电解质。人体一旦脱水,很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腹泻发生后最好不要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不但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菌群,急性腹泻有可能因此转为慢性腹泻,治疗起来得不偿失。腹泻一般使用的药物有:活性炭、蒙脱石散、鞣酸蛋白等,日服3~4次,整肠生、美常安、培菲康可调节肠道功能、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急性腹泻要多饮水,可给予稀饭、酸牛奶(可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生长,具有收敛作用)等。当病情好转,腹泻基本停止,可给予少渣饮食,如:面片、面包干、烤馒头干、蒸蛋羹等。还可适当吃些新鲜果汁、生苹果泥(因苹果中含有果胶,具有解毒、杀菌和止血的作用)。主张少食多餐,每日4—6次。
要限制甜食、鲜牛奶、炼乳、汽水、豆腐等食品,防止肠胀气,限制香蕉、梨等水果,进食酒类、油炸类食物,冰棍,雪糕及冰镇饮料不可食用。
限制粗糙纤维食物与强烈刺激性的食品,可减轻肠道的负担,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发生腹泻也要继续进食。一些人觉得既然已经拉肚子,要减轻一下肠道负担,因此腹泻后采用饥饿疗法。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
便后肛门护理。排便全过程,都要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局部淤血。便后不要用粗糙的纸擦拭肛门,也不要用脸盆清洗,最好用流动的温水冲洗,同时按摩肛门,做提肛(收缩)肛门的运动。再用干净的毛巾或一次性的纸巾沾干,有条件的可选用冲洗干燥器。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及医生口述整理,有不妥之处请谅解!如果你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