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3点40分,迎来立秋节气。
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就还要热上一阵。今年属“晚立秋”,中央气象台预计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今年的立秋时间为2017年8月7日 15:39:58。对中国人来说,立秋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反映一个太阳年季节变化的八象八节之一,它是中国最早的节气之一。
立秋是一个重要的时空分界点。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度,北斗星指向西南方。中国人说,“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但对很多人来说,立秋在身体感受上的变化并不大。
夏伏的暑气在立秋后并未马上消失,“秋老虎”的余威甚于夏热,立秋因此又称交秋,只是交代了秋天的来临。对中国的很多地区来说,节气上的“立秋”并不代表本地真正入秋。气象学家认为,只有“连续五天日均气温低于22℃”的地区方可断为入秋。
从这个标准看,中国相当多的地区正式入秋的时间要晚于立秋一两个月,而每年的大热三伏天的末伏也在立秋之后。中国南方的节气还是夏暑之气象,台风季节,天气酷热,中医因此把从立秋起的日子称为“长夏”。
三候
立
秋
一候丨凉风至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肃清是为收敛,秋为“揫”,“揫”就是敛聚。
二候丨白露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露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露为“虑”,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三候丨寒蝉鸣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这是曹植诗。古人硬要分辨寒蝉小而青紫,其实应是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碧树未摇落,寒蝉已悲鸣。此时“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了。
养生
立秋
立秋既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 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立秋之后,要注意情绪调适,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 应主动排解。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气更凉爽后建议加强体 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
精神调养
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是我们常说的“精气神儿”。换季养生,要既有内调也有外养,在内外兼备,身心同养中安然度秋。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
起居调养
要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天气变化无常,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
饮食调养
多吃酸味果蔬:《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多吃柔润食物: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勤补水:干燥的秋天,补水尤为重要,可以多喝果蔬汁,为身体提供养分的同时,也提供了充足的水分,让身体的机能效率更高。
多吃鱼: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材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立秋
宜
8月
7日
调养情致 陶冶情操
避开肃杀之气
高 密 中 医 院
健 康 永 相 伴
健康热线:0536-2367088
投诉建议:0536-2367270
官方网站:http://www.gmszy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