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正清制药” 可以订阅哦!
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这场灾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地震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后首要做的是抢救生命,而抢救生命要讲究科学,否则会事与愿违。那么意外来临,我们首先应该怎么做呢?
现场急救,人命关天,现场急救时的检查做不到像在医院中那样全面细致地进行,但是在给伤病员做急救处理之前,又必须了解伤者的主要伤情,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检查,特别是对重要的体征更不能忽略遗漏。
所以,现场急救的检查要抓住重点,首先要检查心脏跳动情况。心跳是生命的基本体征,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100次。严重创伤,大出血等伤员,心跳多加快,但力量较弱,即脉细而快,每分钟跳120次以上时多为早期休克。当患者死亡时,心跳停止。
其次是检查呼吸,呼吸也是生命的基本体征。正常者每分钟呼吸16~20次,垂危者的呼吸多变快、变浅、不规则。在观察危重伤病者的呼吸时,由于呼吸微弱,难以看到胸部有明显的起伏,可以用一小片棉花或小薄纸条、小草等放在伤者鼻孔旁, 看这些物体是否随呼吸来回飘动,来判定还有无呼吸。
最后看瞳孔,正常人两只眼睛的瞳孔是等大、等圆,遇到光线照来时可以迅速收缩。当受到严重伤害,伤者两侧瞳孔可能不一般大,可能缩小或散大。当用电筒突然照射刺激瞳孔时,瞳孔不收缩或收缩迟钝。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是死亡的三大特征。
胸外心脏按压就好象“人工心跳”,暂时帮助心脏进行工作,使血液仍能继续循环。
由于心脏按压的部位在胸部,此时又必须同时做人工呼吸,而俯卧压背、仰卧压胸、仰卧牵臂式人工呼吸法就不易实施,只有做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才可以十分协调地进行,可以一人做心脏按压, 另一人做口对口吹气。为了使操作顺利,伤者要躺卧在木板或平整的地面上,以便抢救者按压时背面有硬物支撑。
具体方法是让伤者仰卧,抢救者站或跪在一侧,用一手的掌根贴在伤者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另一手叠在这只手背上,两臂肘关节伸直,靠上身重量做快速按压,使胸骨下陷约3~4厘米,心脏间接受到压迫,然后放松,有节奏地一压一松,每分钟约60~70次。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最好同时进行,一般每吹一口气,做4~5次心脏按压。如果现场抢救时只有一人操作,则可以先吹两口气,然后做10次心脏按压,按比例反复进行。
如伤者出现面色转红,瞳孔缩小,可触及脉搏或测到血压,说明心跳已经恢复。
各种外伤,常常引起皮肤和软组织的损伤,严重时甚至断肢。伤口处理正确,能使其迅速愈合;反之,可能化脓感染,经久不愈,甚至因并发全身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创伤的伤口,一定要进行严格认真的处理。
人体一旦遭受创伤,如果处理伤口不及时,便容易使伤口感染。
处理伤口的原则为:
1.止血:可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止血。
2.包扎:伤口包扎得当,可使其少出血,少化脓,少痛苦。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快,动作迅速敏捷;准,部位准确、严密;轻,动作要轻,不碰伤口;牢,包扎牢靠,松紧适当。
具体步骤是:
(1)先用碘酒后用酒精消毒,沿着伤口的边缘由里向外擦,不要把外用消毒药水涂入伤口内。伤口内如有异物,要慎重处理,大而易取的可取出;深而小不易取出的不要勉强取,以免把细菌带入伤口或增加出血。
(2)小伤口可以在其浅表涂一点外用消毒药水,较大伤口则不宜涂上述药水,以免给下步处理增加困难。伤口上用消毒纱布或敷料覆盖,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遇有肠或组织膨出时,应用干净饭碗,纱布圈套扣住膨出物再包扎,以防挤压损伤组织。
(3)在处理较大的创伤伤口时,必须进行详细检查,不能只顾伤口表面而忽略内在损伤。头部伤口合并颅脑损伤者,伤员一般都有神志异常,两侧瞳孔不一般大;胸部伤口合并有脑膜、肺腔损伤时,伤员一般都有呼吸困难;腹部伤口合并脏器损伤时,伤员一般都有腹肌紧张、腹痛等症状;肢体伤口合并骨折时,会有肢体活动障碍,骨异常活动等现象。
在处理大创伤断肢的过程中,遇到断肢或断手指时,既要保护好创面,有条件的情况下更要将断肢冷藏好,及时地送到医院,尽量为断肢再植成功创造条件。
正确的做法是:用消毒过的纱布(或干净纱布)将断肢、断指包好,放进无漏洞的塑料或橡皮口袋中,紧扎袋口,周围再敷以冰块冷冻。
千万不要在断肢上面涂擦消毒液或把断肢浸在酒精或其他消毒液中,这样做会使组织细胞凝固、变质,失去再植的机会,结果事与愿违。
将断肢、指泡在各种高渗或低渗的溶液中同样也是错误的,前者使细胞瘪缩,后者使细胞破裂。因此,救护者一定要冷静地按着上述正确的方法,将断肢冷藏好,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医院。
止血带是一种橡皮管,主要用于较大的动脉血管破裂,用其他止血方法无济于事时采用。
使用止血带时,应绑在四肢出血伤口的上方(以能止住血为度),事先将患肢抬高数分钟,局部垫上毛巾或其他柔软织物,以防组织擦伤。由于用止血带后,结扎部位下方组织血液供应中断,时间一久易致组织缺血、坏死,所以绑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过长,每隔30分钟应放松一次,每次约半分钟至一分钟,以使血液流通。
为此,凡绑止血带的部位应有明确标记,注明绑止血带的时间,以便转运、接收单位据此能按时放松止血带,并进行必要处理。
如果没有止血带,也可以用宽的布条、毛巾、绷带等代替,但要严防勒伤组织。
在外伤急救中,常常用到包扎。包扎伤口除了具有保护伤口、预防感染的作用外,还有止血功能;某些包扎又可以作为固定患肢的方法。
目前常用绷带包扎小伤口,而把三角巾作包扎大伤口之用。
绷带包扎法:绷带通常分硬绷带及软绷带两种。这里,主要谈软绷带。
常见的软绷带有以下两种:
a.粘膏(即橡皮膏)
b.卷轴绷带:用纱布卷成,是绷带中用途最广也最方便的一种,一般长度是5米,宽度根据需要而定。
使用时,救护人面向伤员,取适宜位置,先在创面上盖好消毒纱布,然后左手拿绷带头,右手拿绷带卷,用绷带的外面贴近局部,包扎时通常由左向右,从下到上缠绕。绷带不易过紧,以免引起局部肿胀,也不宜太松,以免滑脱。一般对手臂要弯着绑(屈肘),对腿要直着绑,以便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
一般说来,对外伤出血处于休克状态的伤者,可将其头部适当放低些;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者可采取坐位,使呼吸更通畅。
当把伤者从床上抬到担架上时,动作应该轻柔协调,尽量减少伤者的劳累和痛苦。 对于各种外伤者,在搬动时要注意对伤处的保护,如对骨折的肢体应有人专门扶持,脊椎骨折时要使其背部保持平稳;对头部颅脑外伤者,要有人专门抱头避免晃动。
抬担架上下楼梯时,应当尽量保持水平位置。
在转送途中,对于危重伤者应当严密注意其呼吸、脉搏,清理、通畅其呼吸道。气温低时,应注意伤者的保暖,可就地取材,以毛巾、大衣或被子包盖好伤者身体,令其安静休息;如伤者的衣服被浸湿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快为其换上干衣服。
将伤者送到医院后,应向医生介绍伤者的伤情以及救治情况,供医生参考。
内容来源:中国红十字会,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