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好比人体发动机,身体所有的功能,都需要心脏泵血来维持。但它又是最容易“受伤”的器官,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每年无情地夺走几十万人的生命。
2017年6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指出:
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占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
平均下来,每5个成年中国人中有1名患心血管病。
心脏的10个报警信号
在出现心悸、心前区疼痛之前,心脏病可能会让你的“颜值”发生改变。如果你掌握了察颜观色的本领,就能更好地发现心脏疾病的苗头,在关键时刻救自己一命。
1
脖子变粗
从临床经验看,脖子粗的人,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都相对较高,这些都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如果男性颈围超过39 厘米,女性颈围超过35厘米,就说明脖子较粗。
2
脸面浮肿
正常人睡前喝水较多或晚上吃得过咸,会引起脸部水肿,注意饮食后,多会改善。
但不太正常的浮肿需要重视,例如脸形出现肿胀,脸部肌肉组织松弛,用手指压会出现压痕,压痕部位的皮肤会弹不起来。
这些变化可能预示心脏出现问题,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3
睑黄色瘤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眼部周围出现黄色小肿块(一般为米粒或黄豆大小),可能是人体内脂质代谢存在障碍的表现,也是诱发心脏病的重要因素。
这种黄色小肿块,也称黄色瘤,常见于四五十岁人群,主要是由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偏高导致皮下脂肪堆积所致。
4
疲劳或失眠
很多女性患者在心脏病发作的前一周,会感到异常疲劳乏力,还有一些人心脏病发作之前出现“睡眠紊乱”。
因此,如果突然格外疲劳或出现失眠,应考虑心脏是否出现异常了。
5
上气不接下气
爬一段楼梯就气喘吁吁,而过去从来没有这种现象,应警惕心脏问题。
躺下时出现呼吸问题,很可能是心脏瓣膜病的症状。
6
肠胃出现问题
没有征兆的出现消化不良、呕吐,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如果没有证据表示是食物中毒,应当怀疑是心脏出了状况,要及时做心电图检查。
突然感觉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有时候心力衰竭患者会产生食欲不振的情况。
7
不明原因大量出汗
当你突然间大汗淋漓而没有明确原因时,要高度怀疑是心脏出问题了。
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的大量减少和交感神经的过度活跃,会造成心脏病发作的出汗症状。
8
下巴疼痛
典型的心绞痛始自于胸骨后方,患者会感到胸部有压力,这个区域有烧灼、挤压和紧绷感。
不适感还会发生在臂部、脖颈、肩膀、上腹部、后背或下巴。因此,不要忽视身体各部位莫名的疼痛。
9
勃起功能障碍
勃起的情况是心血管健康的晴雨表,身体需要良好的血液供应才能顺利勃起。研究发现,2/3的心脏病男性患者存在勃起功能障碍(ED)问题。
10
嘴唇发紫
嘴唇发青发紫或唇边呈现青紫色,可能存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的心脏病问题,建议出现该症状后及时就医。
如果满脸通红,则很可能是二尖瓣狭窄所致。由于全身血压上升及血氧量下降的缘故,患者面部会出现粉紫色斑块。
虽然不能单纯通过面容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心脏病,但出现上述问题的人,应该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全面地诊断。
牢记一串“护心手机号”
医学专家将“护心妙招”总结成方便记忆的一串数字,想要好好呵护心脏的人,牢记这个“护心手机号”就够了:
150(运动)7(少坐)0(戒烟)1(限酒)8(蔬果)1825(体重)
150
每周运动150分钟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研究发现,每天运动10分钟就能有效改善心脏健康。
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一般建议每周至少坚持运动5天,每天至少30分钟,即每周运动时间达到150分钟。
7
每周看电视不超7小时
久坐不动可能带来很多种疾病,如血液循环减慢、心脏工作量减少,久而久之造成心脏机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缩、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看电视1小时,可使心脏病死亡风险上升7%;每天看电视超过4小时的人,心脏病风险高达28%。
0
什么时候戒烟都不晚
吸烟对心脏的损害是长期且顽固的,烟草中含尼古丁,可刺激心脏传导系统,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脏负荷。
尼古丁还可刺激肾上腺释放一种物质,增加心肌应激性,引起血管收缩,更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肌缺氧,诱发心脏病。
1
每天最多喝1杯酒
美国研究发现,饮酒后10分钟,血液中酒精浓度就会增加。过量饮酒会导致心脏肌肉力量虚弱,致使血液不规律流动。
因此,酗酒者往往受到心肌病的困扰,出现心脏肌肉松弛和下垂,表现为呼吸急促、心律失常、持续咳嗽等症状。
8
每人每天8份蔬果
1825
身体质量指数控制在18~25
超重会加重心脏负担,还可能导致心肌肥大,甚至引发心肌病等后果,且肥胖情况越早出现,对心脏的伤害越大。
美国专家提醒,为保护心脏,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应保持在18.5~24.9之间。
身体质量指数BMI的计算方式如下,BMI=身高(千克)/体重(米)的平方,不妨自己测一测。▲
(本文来源于生命时报,版权与荣誉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