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 仟源中药 健康养生
引言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亦为小儿临床常见病证。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主要以发热症状最为常见。主要分为冷热、低热、高热。
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抗病力弱,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则外易为六淫之邪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尤以季节交替之时,邪毒盛而壮热不已。且邪毒入里迅速,故小儿发热表征证候不如成人外感寒热辨证清晰,亦即证候短暂而不显著。
冷热
体温多在37.5℃~39℃间,同时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中医认为其病因为体质虚弱,阴阳失衡,营卫不调。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推荐方剂:
“
黄芪10克,炒白术5克,防风2克,柴胡5克,黄芩5克,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分2~3次温服。
”
此方具有益气固表,补脾实卫,疏风散热功效。注意:若体温超过39℃,可予上方每日2剂服用,间隔2小时服药1次。或配合物理降温法,亦可采口服解热镇痛药对症治疗,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激素等,以免削弱机体抵抗力,延长病程,甚至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低热
小儿低热是指体温在37.5℃~38℃持续2星期以上,其临床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或潮热,或朝热暮退,或夜重昼轻等,常伴有头汗多,手足心发热,口干口臭,夜间睡眠不安宁,或腹痛多啼等。中医认为小儿稚阴稚阳,发育不全,阴阳不相协调而致小儿低热。治则益气固表,清热退蒸。推荐方剂:
“
黄芪10克,炒白术5克,防风3克,地骨皮5克,白薇5克,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分2~3次温服。
”
此方有益气固表,补脾实卫,清退虚热之功效。低热虽然发热不高,但机体消耗的水分已开始增多,所以要及时补充消耗的水分,以淡糖水、糖盐水为宜。同时,饮食宜清淡,以营养较好的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于消化、不油腻之物为好。
高热
小儿高热可表现在卫气营血各阶段。高热必然耗津,故邪毒壅盛,阻遏气机,灼营耗津就成为小儿高烧病情重、发病急、发展快的主要病机。因小儿高热,邪实为本,脏腑娇嫩难以抗邪,邪毒不去,气血津液越易耗伤,易见热扰神明之惊悸,神昏或引动肝风而惊厥,甚者脏腑衰败之症亦会出现。故对小儿高热者,邪毒内侵和正气受损二者均应极度重视,否则会造成邪毒内陷而出现病势转危之候。
治疗小儿高热应以祛除邪毒为主,兼顾正气阴液不使受伤为大法。临床用药,首先考虑小儿稚阴稚阳之体,不宜过用解表发汗、宣散辛燥及苦寒降泻之药,以防过于耗营伤气。而应以清解邪热,育阴和中,兼用清肺肝之药,以达祛除退热之目的。推荐药浴:
“
青蒿、白薇各100克,地骨皮50克,薄荷20克。先将洗澡用水烧开,加入以上中药,锅加盖再煮沸5分 钟,停火焖出药味,过滤,待药汁温度适宜时倒人盆中,温洗患儿全身,洗后穿衣盖被片刻,令出微汗则热退而安。每天 1—2次,每次15分钟。
”
上方中青蒿长于清血分之热,白薇长于清气分之热,地骨皮长于护阴津、清骨蒸潮热,薄荷疏风清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风清热、气血两清、解肌透表的良好功效。此方治疗外感高热,无不良反应,对成人感冒发热亦有很好的效果。
图片来源网络
方剂来源中医中药秘方网
长按仟源中药二维码,关注健康养生之道
关注「仟源中药」
传承中药文化 弘扬中医国粹